许齐雄:人人平等 人人有责

字体大小:

和家人一起观看了迪斯尼最新的卡通片《动物方城市》(Zootopia),感触良多。故事的背景和情节都很美国式。基本上是说一个发生在虚构的动物乌托邦的励志故事。在这个只要有梦想就人人有机会的乌托邦里,诸如狮子、老虎之类的肉食捕猎者,和兔子、绵羊之属的草食被猎者,早已经世代和平共处。重要的是,他们的市长是通过民主制度票选出来的。市长是头雄狮子,助理市长是只雌绵羊。但是在总选民数量中,捕猎者只占百分之十,其他绝大多数选民是被猎者。

然后一起政治阴谋致使捕猎者成为被怀疑的对象。长期的歧视和偏见其实始终没有真正地消除,人们只是在追求一些表面的“政治正确”之和谐。不信任和成见一旦找到突破的缺口,社会原来的凝聚力就会分崩离析。这就是美国人的最新卡通片。

提起美国,人们就会说虚伪的美国充满社会的不公与各种问题。说起美国的民主,人们就会攻击两党政争导致政府瘫痪。这种反射式的刻板印象,有时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就像提起台湾国会制度有可参考的地方,人们马上联想到上个世纪90年代台湾国会的打斗场面。然而,正是一个校园枪击事件频繁,政党总统候选人屡屡口不择言的美国,才有足够的民主与自由空间,激发一部分人的反思。他们甚至希望对种族歧视这样的严肃课题之探讨,可以从小孩开始。捕猎者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动物属性就被歧视,如同人们不应该因为种族和肤色而歧视他人一样。

然而人们被歧视的原因种类繁多,因为划分“他者”的方式五花八门。在现实社会中,群体之间不只是区分了你我,很多时候不同的身份是既重叠又矛盾的。种族和肤色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先天属性,基本上无法更换。很多其他区分群体的方式却是后天的选择。例如宗教,虽然会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却有改变的可能。又或者像政治立场,左一些还是右一点,倾向自由主义还是偏向保守主义,都是人们自己的选择。

在《动物方城市》中,捕猎者和被猎者的一比九差距是巨大的。所以一旦多数群体开始质疑少数群体,无论少数群体本身多么优秀,其伤害还是深远的。人人平等,不仅仅是美国人的追求,也是新加坡人的信念。然而如果只是保障少数种族的权益是不足够的,因为种族不是社会中唯一可以区分多数或少数的方式。除了先天性的“种族属性”,还有各式各样的后天性差异。如果有朝一日,我们的总统之任务,或是国家立法之原则,还是政府行政之圭臬,都不仅仅是考虑到保护少数种族的权益,而是意识到应该保护所有的少数群体;那也许就会是所有人的福音。不谙英文的劳动者、单亲家长、同性恋者、无神论者,林林总总。从他们实际的政治和经济权益,到抽象的表达立场之权力,或是观看一场完整的演出的自由来说,他们无不是需要被公平对待的少数群体。

美国人把歧视议题摊开,让小朋友们来领会,这是很有深意的。小孩本无成见,往往是大人和社会在有意和无形中教会他们歧视他者。前阵子,教育部高调强调学生们在学校应该参与环境的打扫工作,这可谓一个有趣的不谋而合。有网民调侃,军伍出身的教育部代部长将军队中的环境打扫(area cleaning)带到了学校。这一部分网民大概是比较年轻,所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育部不是创新,只是复古罢了。

从我1981年上小学,到1990年完成初中教育,值日生的工作从未自意识和视野中离开。我深信所有1970到1990年代受教育的新加坡人都记得,我们不仅仅是要担负起课室内的日常整洁,不同的班级在大扫除时,也往往会被额外分配到其他校园内的公共空间。在这些值日生和大扫除活动中,所有的同学都是有责任参与的。课室是我们的,校园是我们的,人人有责。

小学生重新恢复打扫课室和校园的传统,让他们对自己学习的空间自小培养参与感,是有正面意义的。到了中学和高中时期,学校可以进一步开放学生在社团中的领导角色,深化他们为自己所属的群体负责的参与感。到了大学时期,大学生可以开始关注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将一个年轻公民的参与感进一步发挥。唯有这样的国民,才会将国事视为自己的事,认真思考、小心选择、努力付出。

儒家的政治理念有一套由内而外的步骤。这套步骤的具体呈现也是自小而大的。如果一个人自幼就在人人被平等对待,人人都平等参与的氛围下成长,我们就比较有机会冀望他们在长大之后会意识到,其实,保障人人平等,同样是人人有责的。

作者任教于国大中文系

本文仅代表个人立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