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人工智能与鲁班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

“还是你们记者好,不怕被机器抢饭碗!”

采访一名待业白领时,对方一边抱怨人工智能的普及令他这类客服接线员不再像过去那样被需要,一边感叹当年进职场入错行,“应该选一个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工作”。

我暗自苦笑:谁说记者的饭碗就安全了?就在前两天,我才从网上得知“机器人记者”和“机器人作家”这种令文字工作者心惊肉跳的存在。

据新闻报道,中国和韩国的新闻通讯社已开始采用“人工智能记者”,编写简单的体育和财经新闻。一名机器人记者只要0.3秒就能完成一篇关于股市行情的简讯。与此同时,日本团队研制的机器人作家的作品,也入围日经新闻社主办的科幻小说比赛,向人类文坛发起冲击。

谷歌机器人“阿尔法围棋”(AlphaGo)大比分击败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让“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问题再度引起关注。根据世界经济论坛今年1月的报告,到了2020年,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科技发展影响,超过500万份工作将会消失,遭淘汰的700万个岗位中,至少三分之二是行政与办公室类的白领工作岗位。

对人力资源短缺的新加坡来说,人工智能也是令雇主爱、雇员愁的一把双刃剑。政府刚在一周前的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将拨款超过4亿5000万元,帮助中小企业利用机器人提高工作效率。财政部长王瑞杰指出,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可在医药保健、建筑、制造与物流等行业广泛实施。这些行业的员工,又要如何升级转型,才能摆脱失业危机?

我问那位待业白领,是否考虑报读“未来技能”课程学习新技能。他反问:“我做了十多年接线员,现在也不知道要学什么好。是不是要学电脑和IT,才不会被淘汰?” 我一时无言以对:哪有一项技能是绝对不会被淘汰的呢?

教育部代部长王乙康日前在接受专访时,以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匠之师”之誉的鲁班为例指出,“未来技能”不是要让大家都去学习电脑、资讯科技等科技知识,像鲁班这样技艺高超的工匠和发明家,同样受人重视和敬仰。

话说回来,如果鲁班只是手艺了得,恐怕在当下也难逃被裁员的厄运;因为日夜无休、分毫不差的自动化生产,无论是在生产力还是精确度方面,都远非人类所能及。

不过,做为“发明家”的鲁班,今天应该仍是企业争抢的创新人才,毕竟人工智能不会从树叶的锯齿联想到锯子,机器也无法凭空造出丈量用的曲尺和攻城用的云梯。人类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大概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少数无法被人工智能复制的能力,也是鲁班能够战胜“机器人木匠”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人要通过“未来技能”学习的,不应只是某一项具体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求知精神、不耻下问的开放心态,以及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至于记者的饭碗要怎么保住,引进机器人记者的韩国《金融新闻》主编严虎动也提供了答案。他说,未来多数从事一般性报道的记者都会失业,除非他们转而挖掘深度调查新闻。这么一想,机器人记者的出现,何尝不是为我们这些人类记者提供“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和机遇呢?

(作者是本报记者 jingchen@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