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羽:答“百度与魏则西之死”

字体大小:

观点碰撞

《联合早报·言论》2016年5月7日刊登山东大学学者甄鹏先生所著《百度与魏则西之死》一文,诚谢甄先生留意鄙人愚见并乐于赐教,现于此与甄先生进一步讨论。

甄先生先是提到有关孰为魏则西负责这一命题,央视、百度、中国医疗模式,种种因素,因我所述文章大意未涉及此讨论,故不于此详述。现于此讨论几点。

第一、甄先生谈及“百度没说过搜索结果排名越高越可靠吧”。诚然,百度从未做出任何的保证与许诺。然而提供客观真实的搜索结果,不是它一直摆放在公共面前的姿态吗?这种姿态下操纵的信息排名,带有极大的公众欺骗性,这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此外,平台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通过操纵排名使虚假信息排至高位。当这些信息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时,这些平台就能说自己一点责任都不用承担吗?

第二,我想解释一点的是,百度干扰医疗与法律咨询完全不能等同。或许甄先生乐善心肠,抑或是鄙人对法律咨询不甚了解,但我仍觉得医疗与法律咨询有其完全不同的特性,不可等同而语。医疗问题,特别是诊断问题,是一个严格而复杂的推理问题,需要的是有效、真实、充足的证据,以及判断者自身的推理素质。

这里的证据,就是我们临床上患者自身的症状、体征以及医生开具的各种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许多疾病具有极其相似的临床表现,光一个皮肤科就有2000多种疾病需要鉴别,更何况人体八大系统累及的各种疾病,常常会引起混淆、难辨;而选择何种检查、采集哪些有效信息、区别哪些是有效无效信息,正是需要判断者,也就是医生,自身来作出决定。

这个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生本硕博11年的教育,更需要长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断强化所得出的经验。而本身很复杂而严格的推理过程,需要的是患者的配合与理解。一些轻信百度的患者,在网上看到一些消息就自我轻易的下了诊断,不听从医生的劝告,

第三,做检查,或者选择性直接开药,有时又拒绝听从医嘱服用药物,给本就已经尖锐的医患关系带来极多的额外烦恼。

再次重申,患者本身搜索医疗信息,是没有任何“过错”的,这也是我在上一篇文稿中的意见。问题在于,一个不能保证客观有效消息来源的搜索结果,一个医患关系高度紧张、医患双方非常不信任的两个群体,一些缺乏科学素养、极易轻信网上信息而枉顾医生规劝的患者群体,这样的情况下,医疗的结果会很糟糕,处理起来会很棘手,而真正利益受损的是普通老百姓。

第四,甄先生谈及“大学生、研究生的基本技能是去搜索期刊库。对于大学之外的人,用期刊库也没有任何障碍,他们的搜索方式很简单,收费也不高”。不得不说,我对甄先生的乐观表示无奈。现实情况是,其一,当代中国的教育,恐怕还不能使大多数民众,即便是大学生,养成使用数据库的习惯。此外,有着免费便捷的搜索引擎不用,为什么要去付费使用数据库?其三,数据库上的文章,特别是中文数据库,能保证没有问题吗?外文文献,不是专业人士看得懂吗?普通民众能够有能力弄懂、区分、辨别文献吗?即便是科研进展,不同文章的结果还会有出入,有的还是动物实验阶段,有的还没达到临床获批阶段,普通民众能够理解吗?或许高级知识分子有能力、有条件、有素养使用数据库,但专业外人士也不能保证看得懂一篇免疫治疗的专业文献。

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