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 台湾一些政治人物、尤其是绿营的政治人物,一直为了对抗中国大陆对台湾国际空间的挤压,以及减少台湾对大陆日益加深的经济依赖,主张加强和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的往来。这种“南向”战略在一些偏绿色彩的台湾民众中也有相当市场,是台湾政党选举中争夺选民的政策利器。李登辉、陈水扁等台湾领导人都曾大力鼓吹“南向”战略,用以淡化和大陆的政治对话、经济合作与民间往来。这样可以在台湾的对外交往中巧妙地避开大陆对于统一议题的压力,增强台湾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在2015年台湾大选期间,就台湾未来的对外关系发展再次提出了“新南向政策”,即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台湾与东南亚各国和南亚各国间的伙伴关系。蔡英文的这种“新南向政策”,是陈水扁执政时期民进党政府的“南向”政策的延续,目的在于减少台湾对中国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台湾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国际活动空间和经济利益,实现台湾对外战略的多元化与分散化。 从两岸关系和东亚国际关系的现实结构来看,民进党所热衷的南下战略,受到台湾所处的特殊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制约,很难成为行之有效的对外战略。台湾一些政治人物希望通过“南向”,来减少对西边中国大陆的往来和依赖,在现实层面是一种一厢情愿。台湾决策层不可以主观地把其所处的东亚国际环境,人为割裂开来。 1990年代台湾即开始实施的“南向”战略,首先在1997年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到很大打击,受此政策鼓舞而选择到东南亚投资设厂的台商,在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出现反华排华的暴力行为,严重恶化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在1998年以后,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随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大陆的商业环境和回报对台商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许多台商不顾政府提倡的“南下”战略,纷纷选择西进大陆,越来越多的台湾职业人士也加入这一行列。两岸关系在现实层面的大发展,打乱了政府“南下”的战略设想。在马英九执政时期,台湾当局对南下战略进行了大幅调整,重新重视同中国大陆发展包括经贸往来的关系,并与大陆完成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简称ECFA)的谈判与签署,两岸关系掀开了新的篇章。在此之后,台湾才与东南亚的新加坡签署首个经济伙伴协定,南向战略才算有所斩获。 分析台湾南向战略屡屡受挫的原因时不难发现,台湾所处的地缘位置以及中国大陆崛起的现实,是制约南向战略实施的根本因素。虽然台湾一些政治人物一厢情愿地提出南下,但台湾与中国大陆一衣带水的地理毗邻因素,导致其舍近求远的东南亚优先策略不能成功。再加上台湾与大陆在语言文化上的同一性,远远超过其与东南亚诸国的相近性,这些都注定了台湾无论在人员往来还是经济一体化方面,都必须先与中国大陆进行整合,然后才能开拓国际空间。 蔡英文的“天时地利” 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既是过去南向政策的延续,也是某些新的时局因素所促成,如果包装得当,其中包含成功的可能性。一方面蔡英文为了区别于蓝营马英九政府强调发展与大陆关系的立场,必须重新祭起南向政策;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让蔡英文看到南向战略有复活的可能和时机,但必须加入新的元素以避免过去的挫折。 南向政策被蔡英文重新拾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快。亚细安经济共同体(AEC)于2015年宣布正式成立,有望在今后建成商品、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单一市场,并成为全球极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经济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日本等在内的世界各大国,都对深化与东盟(亚细安)的全方位关系表示极大兴趣。 从新的形势变化来看,新南向政策有其现实基础和积极意义。美国在“重返亚太”战略的指导下,也会积极支持台湾发展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交往合作,以应对中国在这些地区不断扩展的影响力。从台商和台湾民意来看,面对中国大陆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显著放缓的经济,也有动力再次把目光放到物产丰富、经济一体化加强的东南亚诸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台湾会再次掀起一股东南亚热。 然而,台湾在发展和东南亚、南亚、南太平洋等国关系的时候,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是中国大陆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在经济整合和自贸协定方面,很多东南亚国家都希望和台湾达成的协议,取得中国的默许。换句话说,如果中国大陆不能够和台湾在服贸等问题上取得进展,很可能会影响台湾和东盟国家之间自贸协定的签署。 对于蔡英文来说,一个新的挑战来自于中国大陆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全球战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印尼提出了中国版的南下战略,即“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途径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中国近年来在外交、经贸等领域对这些国家进行大手笔投入,更为实施这一战略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东盟10国全部参与。中国大陆这些大手笔的外交措施,是台湾的能力所不能达到的。因此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和挤压。如果台湾希望通过新南向政策同“一带一路”战略来竞争东南亚,实际效果恐怕不会非常理想。 如果蔡英文当局换个角度,从改善两岸关系的前提出发,通过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把台湾的南向政策重新包装,取得各方谅解,则可能变竞争为合作,改变过去南向政策屡屡受挫的局面。蔡英文与陈水扁比较,似乎更为务实,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有可能会好于陈水扁时期。因此,如果蔡英文团队真能做到兼顾南下和发展两岸关系,确有可能把过去不断受挫的“南向”政策做出新意。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