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

川岛真:日中对双边关系的认知差异

字体大小:

日本视角

2016年4月末,日本外长岸田文雄访华。岸田外长被视为是日本的下届首相人选之一。他的选举区是广岛县,恰逢4月上旬在广岛举行了七国集团外长会议,并发表了《关于海洋安全保障声明》。虽然没有指名中国,但很明显的,该声明是个牵制中国的举措,对此中国表示了强烈抗议。七国外长声明以重视包括航行自由在内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表示“我们呼吁所有国家,基于诚意并根据国际法——包括受国际承认的纠纷解决机制如仲裁——寻求海事纠纷的和平管控及解决,且承认采用类似的仲裁机制,符合根据法治原则来维护并促进国际秩序”的努力。该声明是在菲律宾就南中国海问题,向常设仲裁法院提起诉讼,中国对此表示不接受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也是中方对此表示不悦的原因所在。

南中国海问题是目前日中关系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在安倍政府第二次上台的2012年12月,当时日中关系处于最低谷。那是因为民主党的野田政府实施所谓的尖阁诸岛(钓鱼岛)国有化,致使中方态度变得强硬,导致日中关系跌到低谷。此后的一年之间,日中关系没有进展,2013年12月安倍以日本首相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但是,在2014年1月以后,安倍力争改善日中关系,同年秋季日中两国制定了四点协议文件,实现了首脑会晤。进入2015年,“安倍谈话”也没有发生特大的问题,日中再次举行首脑会晤。

由2015年末开始,日本对日中关系持有渐渐得到改善的印象。但是,在中方看来,双边关系并没有达到这一步。中方也绝没有用“处于改善状态”来描述日中关系。估计是因为2015年秋季,日本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强烈批判中国,导致中国的不悦。此外,日本在与中国直接对话之际,表达希望改善日中关系的意愿,而实际上在其他地方却反反复复批判中国,这也似乎是造成中方不满的原因。

2016年4月30日,在七国集团外长会议的两周后,日中外长举行了会谈。在会谈上,王毅外长对岸田文雄外长提出了四点要求。王毅外长的意思就是“希望日方要有诚意,言行一致,以实际行动将两国关系带到健康的轨道上来”。这可以视为是中方对七国集团外长会议牵制中国的不满,也可以看出在蔡英文即将于5月20日就任台湾新总统之前,中方对日本立场的某种牵制。

中方提出的四点要求,第一就是要求日方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中日四个重要文件之原来的路线的基础上,正视历史。第二,日本要以积极和健康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不再散布或附和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衰退论”。第三,在经济交往上,日方应切实树立起合作共赢的理念,摒弃所谓一方离不开另一方、一方更需要另一方的陈旧思维,真正与中国在平等相待、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第四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要求日方应放弃对抗心态,与中方共同致力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以上四点,均可以看出中方认为日中关系尚未得到改善,而且其原因均在日本。各个要求的内容,尤其是第二点到第四点的内容,显示中方对日方的愤怒和不悦。但从日方来看,中方也有责任。但更加重要的是,日中关系正在由中方来解释和定位,也就是中国正要行使日中关系的解释权。此外,这也说明日中之间对彼此的关系,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距离。如何填补对目前日中关系认识的鸿沟,才是改善日中关系的出发点。

作者是东京大学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