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杰:俄罗斯印象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

李显龙总理前阵子出访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南部城市索契,我有幸随行采访。同前几次出差一样,父母总会在我出发前叮嘱我“要小心啊”,但我这回特别将家人的提醒放在心上。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对于这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泱泱大国,我的认知与了解都受到好莱坞以及西方媒体的潜移默化;共产、贪官、黑手党、专制政治,种种负面刻画经过不断放送后,形成了我对俄罗斯的主观印象,也构成我对这次出国采访的些许不安。

因此,当我实际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眼前的一景一物,以及一路上遇到的人,都成了意外的惊喜。建筑物没有想象中的破旧、治安也没有传说中的糟糕,当地人更没有电影中的那股凶神恶煞。

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的新加坡人似乎也有同感。访问莫斯科期间,李总理同大约30名旅居俄罗斯的新加坡人会面交流。我在聚会上同好些人交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为俄罗斯平反。“这里根本不像好莱坞电影里演的”“不要一味听信西方媒体的报道”,一名在莫斯科实习半年的学生更直白:“这里的治安其实很好,可能要比我们的邻国还要好些。”

当然,这些新加坡人毕竟是生活在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交通中心,观点难免以偏概全,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连外地人都为俄罗斯抱不平,当地人的“委屈”可想而知。

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形成负面的既定观念并非一朝一夕,而长时间下来,俄罗斯人自然开始对这些偏见、成见甚至是抹黑产生了一定的厌恶心理。

俄罗斯首屈一指的大专院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克罗托福(Konstantin Krotov)去年接受《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辑》(Times Higher Education)访问时,就针对俄罗斯因形象被曲解而影响外籍学生收生情况表达顾虑。

克罗托福告诉记者:“要在教育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一个国家必须保持开放、透明和魅力。莘莘学子总是被安全和具有魅力的地方吸引。有关俄罗斯的成见是,这里不安全,而这直接影响国际学生的招生情况。但你自己可以清楚看到,这里绝对安全,所以这个刻板印象完全不正确。”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即上议院)文化委员会成员卡西科夫(Batu Khasikov)也曾公开批评,在西方电影中,“只要任何有关俄罗斯的一切都会被过分地妖魔化,或以原始愚蠢的手法呈现,这些电影应当被禁”。

不过,要彻底纠正这些既定印象,不仅在于西方能否维持客观,由强人总统普京驾驭的这头“俄罗斯熊”也必须适时将姿态放软,借助国内的丰富文化等软实力,向国际社会展现魅力,拉拢人心。

再过两年,新加坡和俄罗斯即将庆祝建交50年,届时,顶着洋葱形圆顶的俄罗斯文化中心有望在本地顺利落成,更多新加坡人也将有机会了解这个欧亚大陆国家的独特历史和文化。

有句农谚说:“俄国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个世界。”世界之大,要了解自然不易,过程更不会是一朝一夕。

(作者是本报记者

skng@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