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不给别人添麻烦

字体大小:

众声道

到过日本的人一定都对当地清洁的环境印象深刻。无论是高档百货商店,还是乡郊的火车站,公厕的清洁状况从来都不会把人拒之门外;街上总是干净如洗,即便找不到垃圾桶,也不见人们乱丢垃圾;在外吃完零食后,大家都会自觉地把塑胶包装塞进包里,带回家分类处理。清洁和环保是日本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特殊追求,犹如这个国家的一张名片。

上星期在东京一家商店的厕所外,不小心听到一对60来岁上海夫妇拌嘴。原来妻子进厕所后久久没有出来,旅行团的自由活动时间接近尾声,丈夫不得不找来同行的女性团友进厕所查看。妻子出来后满脸尴尬,原来高科技的日本马桶让她困惑不已,花了好长时间找不到冲水按钮。丈夫埋怨妻子太认真,差点拖累了行程,妻子则回应:“外面还有别人排队要用,(不冲水)我怎么好意思出来。”

中国游客在外旅行时大声喧哗、破坏公物、弄脏厕所等不文明行为不时遭人诟病,而这名上海阿姨却因为方便之后不懂如何冲水,躲在厕所不敢出来,可见保持清洁的公德意识,已经对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谓入乡随俗,人进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去适应周围人的处事方法和文化思维。新环境中的社会共识越是强烈,人们便越容易感受到融入的迫切性,避免成为孤立的另类。日本民众对清洁和环保的社会共识,强烈到与这个社会擦肩而过的旅客,也免不了受到感染。

这次到东京,在民宿网站Airbnb上订了一间公寓。入住当天便发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垃圾要怎么处理?与住酒店不同,民宿屋主不会每天来打扫屋子,收拾房间和丢垃圾这些事都得自己动手。联络屋主后找到了公寓一楼后门边上的垃圾房。公寓每个住户都有一把垃圾房的钥匙,打开后看到里面是分门别类用塑胶袋包好的垃圾,一包包整齐地摆放着,垃圾房没有丝毫异味。而习惯把所有垃圾裹成一包丢下垃圾槽的我,在把那袋不曾分类的垃圾放进垃圾房时,感到有些不大自在。

日本社会对清洁和环保的共识,背后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宁可麻烦自己,但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厕所是大家共用的,弄脏了就会给下一个使用者带来不便,所以要保持干净;乱丢垃圾会给清洁工人带来麻烦,最好还是放在包里带回家;不做垃圾分类就给垃圾处理工作增添麻烦,所以每个住家都有责任完成垃圾分类的第一步。

有了这个共识,人们就会形成“从众”心理,不再需要用“避免受罚”或“争取奖励”的心态,去规范和约束各自的行为,而是会在公共环境中自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做出符合公众利益的事。

同样给访客留下清洁印象的新加坡,民众保持清洁的意识似乎与日本还有很大的距离。上个月初举行的“全民清洁大行动”活动中,参与计划的社区,在组织公众捡垃圾前,让清洁工人休息了一天,结果全岛各地收集到超过7200公斤垃圾,让新加坡再次尴尬地成为“被打扫干净的城市”(a cleaned city)。

新加坡的清洁很大程度依赖清洁工人的工作,以及法律对乱丢垃圾的严格处罚,欠缺的是像日本那样保持清洁的社会共识,以及民众融入这种社会共识的迫切感。灌输“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换位思考心态,让垃圾虫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格格不入,或许是值得新加坡清洁运动借鉴的宣导方向。

(作者是本报采访组副主任

yangdx@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