梶谷怀:日中真的“政经双冷”吗?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2012年围绕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领土所有权问题,在中国发生大规模反日游行之后,日中贸易持续低迷。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所发表的数据,2015年日中贸易总额(进口额)同比减少11.8%,为3032亿8609万美元(约4105亿新元),下降幅度达两位数。基于此,在日本兴起一股论调,认为日本在安全上推动和美国的合作,同中国对峙的结构日渐鲜明,贸易额的减少标识着日中关系不仅在政治上变冷,经济上也在变冷,称其为“双冷状态”。


这个定位有失精准。二战之后的日中关系才是“双冷状态”。在岸信介组阁前,日中虽然没有邦交,但根据“政经分离”和“从小到大”原则,通过民间窗口建立了贸易关系。但是,自1958年岸信介政府上台后,其外交姿态让中国政府的态度变得强硬。1958年在长崎市举办的中国物产会展上,有人将五星红旗撕下,史称“长崎国旗事件”。该事件使日中之间的文化、经贸交流都被迫中断,日中进入所谓的“断交”状态。


安倍政府虽然也和中国有外交上的争议,但是和岸信介政府当时的状况有很大不同。当时日中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很大程度上受日本对中华民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的影响。同时中共激进的社会主义路线,也成了阻碍两国经济加深发展的障碍。就目前来看,并不存在让两国经济关系冷冻的政治风险。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