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昕:一些起码认知

字体大小:

小生之言

我们小时候对性讳莫如深。

印象深刻的,大概不少人也有这样的经验:仿佛接吻就会让女孩子怀孕。

性事自小就是一件相当隐晦、见不得光、偷偷摸摸,带着某种罪的事情。

“婚前性行为”“安全套”这样的词语要等到长大一点才学会,所谓性教育,乏善可陈。

不少长辈对传宗接代这件事有非常绝对的划分,大学毕业前,你最好专心学业别搞男女关系;大学毕业后三不五时就来打听你怎么还没个伴侣,年纪大了生孩子不容易之类云云。

雷池一下子变成了天池,禁忌突然成了必然。

那天读一则新闻,哭笑不得,什么生殖器健康与否影响生育率。都说蛇咬人不是新闻,人咬蛇才是。初读标题,我还以为是生殖器不健康,不影响生育呢。多鼓舞人心。

真正的新闻要属世界知名音乐剧《悲惨世界》被本地观众投诉的风波。

《悲惨世界》去年底就大张旗鼓宣传来新加坡演出,多少音乐剧迷闻之心醉神迷。这部雨果小说巨著改编的音乐剧,从伦敦走向世界(虽说最初版是法文创作),是难得的好作品,不管英国班底或是这次来新加坡演出的澳大利亚班底,实力都相当坚实,各有特色。

评论家往往在乎的是演员的情感拿捏,音色音质的诠释,舞台效果如何强化情节,但这次在新加坡引起的小风波,还真有点“蛇咬人”的况味,偏离艺术呈献的面向,不谈法国大革命,不谈小人物的命运,却讨论起男男接吻的课题。

投诉的论调是,这部适合所有年龄层观赏的音乐剧,怎么能有同性接吻的画面呢?小孩看了该怎么办?媒体发展局接到投诉后,认为音乐剧若纳入同性接吻一幕,内容将超越G级评级可接受范围,须改为“忠告(advisory)级”。

最后制作团队决定删掉吻戏,维持G级,保住票房,减少伤害。

有人认为媒发局此举必然,务必保住底线,而且也白纸黑字;也有人觉得这是小题大做。见仁见智。

男男吻戏出现在音乐剧最后的“Beggars at the Feast”歌曲中,反派人物德纳第为要戏弄宴会现场宾客,轻轻吻了对方一下。戏弄是本意,吻是结果,所谓幽默,有人看到了本意,有人却只停留在表象,因人而异。

我倒觉得我们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要以男男接吻作为作弄的形式?它是否再现了某种程度的“男男接吻等同于可笑”的带有歧视特定群体的眼光呢?

一件事我们总能有多种诠释,我想如果那位家长立论于“男男接吻”为何等同于“可笑、捉弄”,这种情节简直教坏孩子,媒发局应该检讨一下戏剧的评级,展现出多元包容、反对歧视的教育立场,我想他会获得更多掌声吧。

只可惜他只认为“同性接吻儿童不宜”,却忽略了吻有很多种,比如上述的恶戏之吻,此外还有告别之吻、友爱之吻、狂恋之吻、久别重逢之吻、初吻等等如此丰富的普世的人性情怀。

我记起几年前利兹联队前锋史密夫进球后振奋地跟队友亲嘴;我记起《爸爸去哪儿2》里,杨阳洋被野人吓傻了,杨威、吴镇宇等爸爸们都给他亲嘴加油。

这些画面并没有让人奋笔投书啊,若真要按照条例,一条条审查,不是逼着人多操心?幸好不是所有人都信仰佛洛伊德和文学分析,要不然天底下一切摩天大楼,一切纪念碑都可被解读为阳具意象,到一个地方和这些东西拍照,有时候忍不住还摸一摸,按照某种保护孩子的逻辑,大概也要写信给各大政府部门投诉一番才行呀。

本文一开始提到那些讳莫如深的性,随着成长慢慢除魅。我想,对于同性接吻这件事(以及关于同性恋议题)的认知也必须除魅;企图制造禁忌和敌意,无法帮助人类思考。

(作者是本报记者 yxtan@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