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谷一:大爱无疆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龙溪会馆就像是一盒火柴里的一根火柴,希望尽本分点燃起火炬,照亮社会一角,让一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能力争取好成绩,走向光明前途。

龙溪会馆理事会秉承先贤办教育心志,在2013年6月动用投资盈余,设立一个1000万元的教育基金,帮助低收入或经济陷入困难的会员及闽属子弟念大学,金额之大,令人颇感意外。

最近它办晚宴,庆祝会馆成立77周年、教育基金成立三周年,再宣布把基金额提高至2000万元;同时将助学金受惠对象,扩大至五所公立大学的各族学生。各所大学代发的助学金份额,从目前的8份增至12份,每份3000元。

一家只有200来名会员的小会馆,掏出2000万元设立教育基金,发放助学金帮助非亲非故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升大学,显然不是一个简单决定,也不是“大方”或“慷慨”两个词形容得了。

本地有200多家宗乡会馆,大小不一,至今没有几家公开让外族子女分享他们的教育基金。龙溪会馆的资产,连同现金在内共约3000万元,2000万元教育基金等同于它三分之二的身家。

会馆理事动用会馆千万元资金,推行主要不是让会员或同乡子弟受惠的教育福利计划,需要巨大勇气与无比担当,因为这要说服会员同意,确保基金运作手法长期公开、透明,并不容易。

龙溪会馆成立教育基金初期,不乏有理事和会员心存疑虑。然而,目睹这几年基金运作情况,他们曾有的疑虑,似乎已烟消云散。

在晚宴上讲话时,会馆教育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高允裕以一个生动比喻,解释会馆设立基金的原因。他说:“龙溪会馆就像是一盒火柴里的一根火柴,希望尽本分点燃起火炬,照亮社会一角,让一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能力争取好成绩,走向光明前途。”

龙溪会馆最令人激赏的一个做法,就是学生初次申请时,其成绩并不是它发助学金的主要考量。因为它认为,申请者能被录取进入大学,成绩应该差不到哪里去,但由于某种原因,如念书条件不好,成绩才不那么出色。

然而,这些书念得不怎么好的低收入家庭孩子,恰恰是最需要帮助的一群;只有帮他们应付生活费、车资和零用钱,免掉四处打零工之苦,他们才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专心学习,跟同学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

龙溪会馆教育基金信托委员会始终认为,今时今日,完成大学教育,是低收入家庭孩子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基本条件;那些书念得好的大学生,可以很容易申请到政府、工商机构或国内外大学所发出的优渥奖学金,所以会馆教育基金不必在奖学金方面多此一举。

基金委员会委托投资公司负责基金的投资事务,每年所得盈余,部分充作基金利息,其余可用以发放大学助学金。因此,基金2000万元母金可长久持续存在,不断发放助学金。

由于委员会规定受惠的在籍大学生,隔年若能向校方证明学业成绩进步,就可继续获下一学年的助学金。接下来,基金信托委员会将会增加大学助学金的份额,从每所大学每年发放12份,增加到16至18份,以应付需求。

为了长久发放助学金,龙溪会馆订立章程,规定教育基金须运作100年。会馆任何要改变基金用途的动议,须获得九成会员同意才行。龙溪会馆现在非但因拥有丰厚经济能力而能长久生存,基金信托委员会也因受到章程保护,可长久持续发扬先辈百年树人的精神。

不像其他慈善教育机构,龙溪会馆出钱也出力,除了发放助学金帮助受惠学生念大学之外,它也将受惠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结成好伙伴,不时聚会和一起活动,互相照料,将来为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群和社会,做出有用的贡献。

龙溪会馆设立2000万元教育基金,用心良苦,也确是它所做的一次漂亮转型。“上善若水,大爱无疆”,龙溪会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崇高的仁爱精神。

(作者是本报记者 hengkj@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