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政权稳固 政局动荡

字体大小:

时事透视

胡逸山

马来西亚的政局持续动荡不安,但首相纳吉掌权的地位,目前却只能以稳如泰山来形容。这乍听起来自相矛盾的说法,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

在马国自独立以来只有一个政党联盟(国阵)长期执政的政治现实下,任何政客要当上马国首相,最先决的条件就是要在国阵的骨干大党巫统里担任主席,然后才当然地登上相位。以前巫统在几乎每届全国大选里,皆赢得略为过半的国会议席,所以巫统在国阵里的这项“自动”特权无人质疑。在过去两届大选里,反对党来势汹汹,虽然冲破了这个巧妙的议席安排,但国阵里在西马的其他成员党,成绩更为不堪,所以也就只好继续“认命”让巫统来当老大了。

巫统在70年前成立时,曾是一个充满民族主义干劲的政党,为马来群众谋求福利,以争取马来亚从英国人手中独立为奋斗目标等。那时的巫统干部,有许多是教师、文员等有识之士,平时努力工作,有空档时努力促进党务。即便是在巫统成为执政党后的好一段时间,也还是如此。以前巫统开党代表大会时,来自偏远州属的代表,一路骑脚踏车或乘大巴来到吉隆坡,落脚于廉价客栈的动人故事,层出不穷。

那时巫统里的种族主义气焰有时的确过火,伤及马国多元社会里其他种族的感情,但还绝少有人把贪污腐败的标签贴在巫统或其党员脸上。而且,各族人民即便宗教、文化等不尽相同,在大家都把马国当成祖国的大前提下,相处还是蛮融洽的。各族人民即便饮食禁忌不同,仍然可在同一咖啡店里喝茶聊天的亲善现象,以往在西马各处可见,不像现在只在东马还可一窥。

巫统最大的转变,应该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开始产生。那时马国的政局,有国内外两大变数。在国外,伊朗在1979年所爆发的宗教革命,推翻了贪腐专制的沙皇,虽然实质上只是什叶派穆斯林的一场胜利,却引发了举世包括敌对的逊尼派的“大醒觉”“大复兴”,让各地的穆斯林皆开始追求更“原教旨”的穆斯林生活。在马国,这也意味着宪法规定必须为穆斯林,而人口又过半的马来人,有好一部分从传统上坚定支持颇为世俗化的巫统,开始有转为支持一向标榜着纯正伊斯兰价值观(虽然建党初期也曾抱进步思维)的伊斯兰党(旧称回教党)。这对巫统来说是个政治危机。

另外在国内,尤其是在巫统党内,当时新任的首相马哈迪医生,从年轻时就是个“麻烦制造者”,曾被马国国父东姑开除出巫统,后来被继承东姑的敦拉萨(纳吉乃父)拉回党内(故有为报恩才之后提拔纳吉之说),随后三级跳地越过好几位在党内的支持度都比他高的党要,被钦定为首相接班人。所以,马医生即便当上了首相,但在党内的地位还不是绝对稳定的,包括其副手慕沙就明显地与他面和心不和。

马医生于是拉拢了当年在社会运动上犹如当红炸子鸡的、但同样也是一位“麻烦制造者”的青年才俊安华来辅助他。基于上述国内外原因,马哈迪当时最首要的政治考量有两个。其一是把马来人对巫统的支持稳住,以便巫统得以永续执政下去。其二则是促使巫统的党要更大程度地拥护他当主席,以及因此当然的首相。这两项重任,便落到了安华肩上。

安华也的确是位搞政治的能手。在针对他以前的伊斯兰党好友的斗争方面,他力求把巫统从一基本上世俗化的政党,以至由巫统所领导的各级政府,皆更为宗教化。如从公务员开始的穆斯林妇女佩戴头巾这习惯,也从那时在有关当局的明提暗示下,越来越为广泛,以至成为一股难以扭转的潮流。其主要目的,当然是向伊斯兰党“示威”,展示巫统在宗教化的实践上“更行”,以便挽留马来人对巫统的支持。

但马医生与安华携手为巫统所留下的最大污点,还是引进所谓的“金钱政治”。在现代资本主义风行的社会经济里,政治理念的异同,在万能的财富诱惑面前,始终是要俯首称臣的。巫统不是操纵着政府吗?那就可动用政府的大量资源,以及“发动”必须听从政府监管的私人企业界来“造福”其党员、尤其是党要。谁是当权的大阿哥,谁就有最终的、绝对的权力来“分配”这些资源。获取了“利益”,总得要继续支持大阿哥吧?谁敢有“贰心”,大阿哥如有坚毅的继续掌权的决心的话,手起刀落断绝所有利益,贰心者不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吗?

安华本身即自食其果,在支持者的怂恿下野心勃勃地想要问鼎马医生的相位,结果落得个锒铛下狱的收场;后来即便东山再起,现在看起来也还是昙花一现。

这里关键的是,谁是当权者,谁就拥有绝对的利益分配权。马医生一下台,其名声即便举世闻名遐迩,但支持者立刻树倒猢狲散,纷纷跳去新的当权者的阵营里。纳吉在这方面可谓是马医生最好的“学生”,其副手慕尤丁、马公子慕克力等一有贰心,便被当机立断地斩掉。再加上彼等天生又不是太过具有领袖魅力,所以政治前途极为黯淡。即便马医生九旬高龄还声嘶力竭地摇旗呐喊,看来也是有心无力、回天乏术了。

马国政局目前的动荡,最基本的原因是好一部分人民眼睛还是雪亮的。彼等对近来所发生的好一些在国际上闹得热烘烘、在国内却几乎消声灭迹的事故,还是感到极为不安,但基于上述原因又有强烈的无力改变现状感。这股耸动的暗流,会冲击到何时、会带来什么深远的影响,也还是值得瞩目的。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兼任高级研究员、马国首相纳吉前政治秘书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