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彬:在拆除与发展面前

字体大小:

侵晓窥语

当国人获知达哥打弯即将被拆除,艺术工作者、历史学者、民众都蜂拥到那里去,为达哥打弯进行记录和保存工作。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达哥打弯如此有兴趣?这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达哥打弯的命运是许多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国人的反应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园不断拆建的现象存在焦虑。

我国土地寸土如金,可以预见,我们将来仍会面对社区不断拆建的现象。在必要的发展之前,拆建的是我们的社区,拆建的也是我们的记忆和身份认知。人的情感赶不上拆建的速度,我们要如何处理我们的失落感呢?

今年7月初,戏剧盒就在达哥打弯呈献戏剧《不知岛的迷失》的演出。《不知岛》是戏剧盒的特定场域演出系列,自2007年起就把剧场带入社区,让观众能在社区里看戏。《不知岛》曾经在南洋理工大学牌坊、拉柏多公园、芽笼、河水山等地点进行社区演出,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戏剧盒要在达哥打弯呈献《不知岛的迷失》,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达哥打弯即将拆除。为了演出,戏剧盒用了两年了解达哥打弯和那里的居民。他们为居民们举办一系列的工作坊,聆听居民在搬迁前的希望与想法、焦虑与不安,并实地感受达哥打弯的生活节奏,最后还邀请了达哥打弯的一些居民一起参与演出。

观看《不》时,观众先是在达哥打弯的一个广场集合,观赏表演者在组屋阳台上的演出;然后,观众依据他们所提供的达哥打弯地图,自己随着地图的指示寻找下一个演出地点。在寻访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会去细心体会这个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景。小小的达哥打弯忽然间变得好大,我们自己去选择看什么,听什么……所以是很个人的看戏体验。

在演出中,我所熟悉的达哥打弯变了。在草坪上、组屋的转角,都有许多装置艺术作品,错落有致,和达哥打弯的环境融合成和谐的景观。那是一群理工学院学生的杰作,戏剧盒也邀请他们参与演出。有个学生和我分享,他做资料搜集时发现达哥打弯不为人知的历史,于是通过作品去反映这段历史事件。我还在达哥打弯的游乐场,看到了一群小孩子的装置艺术。原来戏剧盒也为一些孩童举办工作坊,让他们了解达哥打弯的现状和未来,并邀请他们想象:自己能够为达哥打弯的发展和未来做出什么贡献呢?

孩子们通过作品提出许多问题,也提供了许多答案。有的孩子关心:达哥打弯拆除后,那里的猫就无家可归了,怎么办?于是他们做了一件“猫咪咖啡馆”艺术品,为猫儿提供一个永久的家园。更有一群孩子关心:拆了达哥打弯,住在那里的鬼魂怎么办?于是他们建了一架专门给达哥打弯的鬼魂居住的大型机器人。孩子们的想象力无限,但如果我们把“鬼魂”理解成“记忆”,那么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其实和我们一样!

《不》为我们展示了艺术更深刻的一种作用:提出问题、刺激对话、发挥想象力。艺术如果只局限于社区凝聚力,或仅限于疗愈心灵,它将无法帮助国人培养深刻的自省和思考能力。没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国民,就无法为这个国家提供富有建设性和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诚然,有的课题很难面对,很难讨论。艺术恰恰能够为这些问题寻找一个出入口:进行对话和聆听、通过疏通与引导、避免问题堆积成定时炸弹。

剧场是建立在记忆力和想象力之上,在不断更新拆建的岛国面貌之前,我们更需从历史借鉴,更需要启动我们的想象力,让未来不是只有一种可能性。在迈向国家的下一个50年,我们必须从被动的观察者,成为主动的未来创造者。

(作者是剧场/教育工作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