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慕媛:御前清客混渔樵

古建筑之一的可忠亭 ,典雅大气。(赵慕媛摄)
古建筑之一的可忠亭 ,典雅大气。(赵慕媛摄)

字体大小:

梦远册

当年与今日,我撰文写南音,都以“御前清客混渔樵”为题,正是推崇丁氏发扬与改革南管南乐的魄力和成绩。

早享盛名的湘灵音乐社,于10月间的周末在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的古戏台与堂斋楼阁,连续作了三场精致古朴的南音专场“御前清客”,为节奏紧张的商业都会,又增添赏心悦目的文化飨宴。

这回上演场地的选址“历久弥新”,在新科大现代化校园重新安置的四栋明清古建筑,包括古戏台、双重亭与浙江古厝“堂正堂”与“斋心斋”,近四百年的历史,为国际巨星成龙2009年的慷慨捐献。

雅聚的节目设计层层引进,如花瓣蕊蕊开启,深具巧思。首先由古建筑安置团队的中心人物、新科大建筑与可持续设计学系助理教授杨茳善,引领嘉宾观赏并详尽讲解双重亭“知音阁”与“可忠亭”的石料及结构。夕阳余晖熏色漫笼之下,户外双重亭生出熠熠黄金的光影。本地名商魏成辉热心捐助“可忠亭”的长期维护经费,以其父亲魏可忠为这栋秀美大气的亭子命名;随后“知音阁”的古戏台还上演了古意盎然的折子戏。

杨教授与同仁耗一年时间,遵循古法不用一根钉子的卯榫结构,把古厝古亭的4000余构件组装保修好;为求古建筑具有实用价值,接下来承办艺文活动,两栋浙江古厝安装了冷气、添加玻璃墙,路人从室外观之,古厝灯火灿然、古色古香,让古建筑与现代化校园融合一体。

赏毕亭台楼阁,来宾途经粼粼池水步入古厝,安坐“堂正堂”,先享用清和美味的热茶糯米、梅子茶、铁观音、花饯玫瑰蜜;随之,年轻乐手深情演绎南音名曲《趁赏花灯》《四时景》,丝竹箫弦于百年梁柱悠悠环绕。

接着,主人再请宾客往室内移进,入“斋心斋”,旧时听戏的数排长条凳正前方,偌大一幅若清纱屏风,依调子显出南音锦曲代表作《山险峻》词句,古韵悠扬、唱曲柔切;而歌者,是年仅21岁的新加坡湘灵女学员林明依。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是在2009年把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音南管向来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源自唐代宫廷音乐。

相传清康熙帝于六十寿宴,激赏泉州人李光地精选五位乐师上京演奏的南管,龙颜大悦而封赐“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匾额,南音自此有了“御前清曲”雅号。南音的乡音就在泉州,中国南音传承人之一的吴彦造老人达84岁高龄,1936年开始研究南音,创作了大量南曲。

同样早在1930年代的南洋,南音已由南来乡人漂洋过海携至星洲狮岛,并在1939年组成云庐音乐社,因曾为中国抗战积极筹款而被迫解散。1941年经热心的弦友再议共举,成立了湘灵音乐社。其中有两位闽南人因热爱南音而系统化的整理推广,是千年南音得以在新加坡传唱的功臣,他们是湘灵音乐社已故老社长丁马成,与身任教练的琵琶高手卓圣翔;丁马成迟至1977年才出任湘灵社长。

我当年任职《星洲日报》,曾于1982年6月24日刊文“御前清客混渔樵”,专访湘灵细说南管。当时丁卓二君相知相惜、倾情合力,丁写词、卓谱曲,创作出二百余首新曲。丁马成是一位开拓型人物,除了发扬南管精华,也致力革新南音曲词,注入时代的生命力,其后更催生了“第一届东南亚南乐大会奏”。

丁马成在他的新曲《鸾凤和鸣》曾经这般形容南乐的转折:“风风雨雨萧萧寥寥,苟延残息到今朝。可恰曾是御前清客,沦落他乡混渔樵。”当年与今日,我撰文写南音,都以“御前清客混渔樵”为题,正是推崇丁氏发扬与改革南管南乐的魄力和成绩。其子丁宏海任湘灵社长经年,秉承父志,联系各家有心投入的本地福建宗亲组织,不遗余力发扬南音。

香港的地水南音与粤剧、台湾的南管与南管戏,也因特殊时代背景,包括相对的思想自由、社会繁荣、东西荟萃的大环境,而在民间茁壮。香港广东南音,更是岭南弹唱曲艺的绝唱,二战后长达40余年的辉煌岁月,造就无数南音与粤剧头角峥嵘的名伶,从烟屎喉杜焕、马师曾、唐滌生、红线女、薛觉先、靓次伯、新马师曾,到林家声、罗家宝、罗家英、芳艳芬、任剑辉、白雪仙、龙剑笙……

重要的是,这星光熠熠的磁场共振,没有被强权或独尊一语的偏狭政策中断过,完整延续的传统,终于成就了香港人旺盛的流行词曲创作能量。名家诸如黄霑、顾嘉辉、卢国沾、郑国江、林振强、潘源良、许冠杰、邓智伟、林日曦、林夕、杨熙等一长串名单,包括南音与粤剧在内的传统诗词、曲赋、歌调,都是他们创作生命中,滋养与灵感的深厚沃土。

新加坡天幸有敦煌、湘灵等民间组织力保方言文化传承。看何时新科大的亭阁与古厝,修竹茂林点缀掩映、秀水澹澹迤逦环绕,还得加上正语与方言终究能够平起平坐、相互包容,应是雅乐知音鼎盛之时。

(作者从事媒体与翻译培训

cmw.zmy@gmail.com)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