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杨:与无力感共存

字体大小:

舒不知

最近和选举有关的事情很多。美国有总统选举、本地有民选总统制度改革,中国大陆也在几天前开始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三起事件的大众关注程度却大相径庭。

在面簿上,新加坡用户对于美国选举的关注和了解程度,甚至不亚于美国人,但讨论本国民选总统制度的却少之又少。在微信上,大陆用户讨论起美国选举也十分热闹,却不见多少人说起人大选举。

这并不令人惊讶,对于民选总统(或是人大代表),多数人的反应是“我才不管呢”,因为“管也没用”。相比之下,美国大选历来都牵动全球,今年更不乏看点。

正如时政网站“The Middle Ground”负责人默乐(Bertha Henson)所感叹,人们对自己不能左右的他国大选品头论足,对可以参与的自家事却抱着“who cares”(谁在乎)的心态。《经济学人》也谈到大陆民众对人大选举的冷漠,并指出在公民看来,所谓选举只是走形式。

事实上,美国也有高达四成的人并没有投票。当中一些人或许也关心国家未来,但对两位候选人都投不下那神圣一票;但也有一些人是漠不关心,或是低估了自己那一票的作用。

民主是一种聚少成多,如果在一些摇摆州,曾有多一些人更积极地做出选择,结果或许有所不同,甚至改写历史。

冷感往往不是因为无知,而恰恰是因为知情,所以认定无法改变现状或事件的走向,继而感到无力。这种无力感,不只是对于国家课题;在公司、机构,甚至一个家庭中,都有很多人因为“看透”而无力,也不想用力。

“从来都是这样”或是“肯定会怎样”,现状仿佛高高在上,让每个人俯首称臣。

约翰-保罗·弗林托夫(John-Paul Flintoff)在《如何改变世界》中说,在一幅画中,要怎样看出谁是国王,他是否有威信?不是其服饰,而是画中其他人物的举动和神态。如果周边人都毕恭毕敬,国王就是王;但如果周边人是嬉笑的,那么国王就是纸老虎。

不妨把“国王”想成是国情或是公司现状,很多看似庞大且无法抵抗的事物,都有可以撬动的支点。

不是每个人都能改变世界,但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必将一成不变。改变也不需要惊天动地,一句话或是一个简单的举动,都可能产生滚雪球的积极作用。现状是王还是纸老虎,要看面对它的人抱着什么态度。对能够改变的事情积极参与,如果实在对政治课题提不起兴趣,也有很多小事能促成更美好的未来,总之要拒绝被无力感吞噬。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上月写过一篇《一顿晚餐的力量》,讲述他熟识的一对夫妇,邀请儿子的朋友来家里吃晚餐。这些朋友属于弱势群体,且都经历过亲人过世、极度贫困等问题。在这里,他们找到温暖和实际帮助。一传十十传百,餐桌成了人间天堂,也成了作者的心灵补给站。

回顾本届美国大选的种种,戴维写道:“这丑陋不堪的一年中,我在(这个餐桌上)看到一个更好的未来。对于我们下来需要什么,这顿晚餐要比任何政治纲领都强大。”

每个人或许都对一些事情产生无力感,但在其中必定还有可用力之处。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数码部内容副主任

shuyang@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