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克恩:差异性与身份认同感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情节中最为读者叹息的,莫过于悲剧人物乔峰的身份问题。“乔峰”瞬间变为“萧峰”,英雄随即成了众矢之的。如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激,在局外人看来是可笑的,但身处于外族与我族敌我的情势之中者,这是一种人类的本能反应。


种族课题向来是多元种族社会长期探讨的。新加坡政府实行多年的种族和谐政策,以一种中立的外来语言与文化(英文)消解各族间的分歧,对外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愿景,对内达到了各族和睦共处的目标。如此繁华和谐的光环底下,却深藏一些隐忧。统一化、同一化的种族和谐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各族间的差异,也意味着流失了各族自身的文化内涵。


梁启超说过,汉族对国内其他族是小民族主义,而国内各族对国外之他族则是大民族主义。可见,身份的确立都是在与他族的差异与对立而形成的。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在《树敌》中认为,与他族的差异“对确立自身身份有着重要意义”,其可以“衡量我们的价值体系”以及“突显自身的价值”。各族间的不同是客观的事实,而人类历史上不乏因差异性而导致威胁、侵略的事例。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差异等同于威胁与侵略,我们应当理性认识它,毕竟,“树敌是人类天性的一种需求”,源于人类的生存本能,纵使数千年文明也无法泯灭。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