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马国有关外资论战的若干启示

字体大小:

区域焦点

随着马来西亚的全国大选风闻即将举行,朝野之间的政治斗争,近日来在表面上可谓越演越烈,有时甚至连外国与马国的各种层面的关系也被拉扯进去。先是马国前首相、可谓是反对党阵营当下精神领袖的马哈迪医生,批判他以前一手栽培起来并捧上相位、但年前双方闹翻的马国首相纳吉。

其中,马哈迪认为在他当政时,外国直接投资(FDI)主要是用来推动马国工业化,但现在纳吉所引入FDI的途径,主要是出卖马国的土地,马哈迪举出中国个别土地开发商的一些项目为例,这些卖地的钱是拿来偿还马国内主权基金一个大马发展公司的债务,一马公司近年来被指牵涉一系列令人不安的款项转移问题。几天后,马哈迪的政治同僚、被纳吉排除出内阁的前副首相慕尤丁说得更“露骨”,谓中国的投资无论对马国的马来人或华人都没有好处。

马哈迪与慕尤丁的这番言论,引来中国驻马大使馆的驳斥,重申中马的经济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一时之间,马国内外各界对此事件舆论纷纷。

不过,我观察这场可谓“跨国”的“辩论”时,觉得可能至少有三点未被更明确的展伸出来,以更好地理解此类课题的来龙去脉。其一是,这绝对不是马国的内部政治斗争第一次把外国拖下水。在马国的政治历史上,特别是马哈迪当政时,每当国内政局不太稳定时,几乎总会有某个大国会被马国政治人物“推举”为“不怀好意”的外国,被套上“干预马国内政”的大帽子。

如上世纪80年代时,马哈迪为巩固其政权而大搞国族主义,其中便拿马国的前殖民宗主国英国“开刀”,呼吁马国国民“最后才买英国货”,但后来随着英国本身出口的递减,也就不具太大意义而不了了之了。

90年代末,当马哈迪与他的副首相安华决裂,并把后者开除与逮捕时,美国开声谴责。马哈迪便赫然塑立自己的“第三世界反美英雄”的国际形象,在多个国际场合发表批判美国“伪善”的言论。但即便是在他“反美”最火热时,美国与马国在经济、安全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可一点也没降温。所以,对于马哈迪等政治人物来说,把外国的影子拉扯进马国政治,是一点都不陌生的做法,也不会有太多的顾虑。

其二,起码在马国,政治还是很现实的,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那也就意味着敌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如上所述,马哈迪认为中方投资买地的钱主要是被用来“赎”一马公司,以便该公司的债务不再那么“耀眼”,对于纳吉政权的负面影响也就减弱,那么马哈迪的阵营要推翻纳吉政权可就更为困难了,因此他们需要大力抨击中国这“外国势力”。

但传统上,马国政坛的现实度也体现在可能更为微妙的一点,即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远的(政治或其他)利益。如果不日马国的反对党阵营得以上台执政,我认为他们是应该不会被任何“反华”或“仇华”情绪所束缚的;只要中方肯继续与马方合作下去,为马国的经济带来急需的发展,那么新的执政阵营也还会是甘之如饴的。这就是马国政坛上的高度弹性的表现,即便是外国,要与马国长期交往,可能也要学会“习惯就好”。

其三,更为客观的来说,其实马国在举世经济持续不振的大环境下,对FDI的属性其实也没有太大的选项。马国的一些传统FDI引入来源地,如美国自身经济的振兴,还得看新任总统特朗普是否真的有三头六臂,得以大展拳脚、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三支箭里最关键的第三支,要体制改革的那只箭发射力度又差强人意、欧洲为求如何经济互助保有欧盟都已忙不过来等情况下,近年来在马国新的外国投资额都已大幅度放缓。

所以,马国眼看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一带一路”等倡议下积极对外投资,当然也要极力先争取这些投资到本地来再说,否则就被其他地区捷足先登了。这与马哈迪当政时,各大经济体对发展中国家的FDI充沛地蓄势待发的大好形势,是截然不同的。无论国家、社稷与个人,都还是要与时并进的。

另一方面,连应超越政治的柔佛州苏丹也加入这场辩论,抨击马哈迪以上的言论近乎种族政治,会阻吓外来投资者的意愿,不利柔佛的经济发展。马哈迪也不干示弱地回应,并重申他的立场。

这场柔佛苏丹与马哈迪之间的论辩,其实也无形中带出了至少三点。其一,马国各州皇室与政客之间的拉锯,其实这也不是第一遭。又是在马哈迪当政时,就曾不客气地剥夺皇室成员的刑事豁免权,立法设立特别法庭来审理涉及皇室的案件。所以,这一次论辩可说是马哈迪与皇室之间的再次“交手”。

其二,马国虽然没有如泰国般严厉的“亵渎君主罪”(lese majeste),但平民百姓如展现出任何被认为是冒犯到统治者的言行举止时,也常会被有关当局引用煽动等其他罪名来逮捕、判刑。所以马哈迪这次在回应时,就“期望”自己不会因而在无审讯下被监禁。当然,以马哈迪的高度名望,有关方面要逮捕他,可能也还是要顾及民意的强烈反弹。

其三,马哈迪成立的新党,主要争取的乡区选民,大多也是最为尊奉皇室的群体,所以他如何要在与皇室“论战”的同时,继续赢取这些选民的支持,也还是很考功夫的。看来随着大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马国的政治变数也会更为频繁的出现。

(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兼任高级研究员,马国首相纳吉前政治秘书)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