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中国大学的人才竞赛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高端人才吸引计划,期望从全球延揽人才回国效力。但是,中国高校之间却在上演愈演愈烈的“窝里斗”,使人才争夺战日益变味变质,乃至偏离其初衷。中国教育部最近印发文件,要求“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并且“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但是, 政府的一厢情愿和一纸文件,很难阻止高校之间相互“挖角”。推动中国高校从海外引进人才,却不允许人才在中国高校之间自由流动,这种逻辑很难自圆其说。与此同时,这份文件也同教育部不久前出台的“双一流”政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背道而驰,无法推动大学有序竞争和差别发展。


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扭曲激励格局相比,如今大学科教人员的待遇可谓今非昔比。一些高校推出类似于西方国家的终身教职计划(tenure track),通过“双轨制”和年薪制来打破缺乏激励的“铁饭碗”体制。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