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赟:新加坡教育问题的一个盲点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2月13日黄有光先生撰文《减少学生压力》对拙文作出呼应。黄先生也同样认为本地教育竞争过于激烈,因此提出解决之策,如让大学入学考试只要求及格。这当然无法解决问题,因为大学本身有好坏,也就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合理的方法就是分数高低及其他相关要素)来筛选。否则人人都想去哈佛、牛津,难道让他们开放收几百万学生?


至于所有学校仅以智商高低来收生,也不太符合教育学原理。首先智商本身的测量,即使是在学界也是争议的对象,即不同的测试标准本身就互相打架;其次智商与日后成就并不呈现绝对的相关性。比如一些人文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就并不全然取决高智商。就我所知历史学或文献学中,除了聪明外,长期的重复训练与记忆,对成就的高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说简单点,就是人文学科之中很多都是靠长时间的积累,而在理工科之中这也同样重要。因此高智商就远远比不上自律性、恒心与毅力,以及时间的有效管理等因素。即使相对而言更拼智商的学科,比如从数学这样一种非常极端的学科来看,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并不仅仅只有智商高这一因素,合理正确的早期教育,持久的兴趣动力、恰当的学术习惯养成以及名师的启蒙都很关键。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