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容:回到初衷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回看初衷,重新审视为计划所定下的目标,再调整现行做法继续走下去,可避免迷失方向。

回到初衷,才不会迷路。

推行了多年的教育计划和措施,在渐行渐远,带来当初意想不到的结果时,回看初衷,重新审视为计划所定下的目标,再调整现行做法继续走下去,可避免迷失方向。

过去一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教育部的开支预算时,教育部长(学校)黄志明宣布了直接收生计划(Direct School Admission,简称DSA)的一些改变,本意是要回归初衷,为有特殊才艺的学生扩大升学途径,同时让学校将焦点重新放在学生的特定才华,而不是他们的综合学术表现。

改变之一,明年起,所有中学的非直通车课程(Integrated Programme),通过DSA录取学生的比率,一律增加至20%。

此外,明年通过DSA报读中学的学生,无须再参加综合能力测试(General Ability Test)。学校仍可通过如面试等一系列方法,衡量学生是否有条件发展特定专长项目。

中学直接收生计划于2004年推出,让学校凭体育、艺术、数理等方面的特殊才华,在小学离校考试成绩放榜前预先录取学生。目前,自主学校保留给DSA的学额,可达20%。自治学校和有专长项目的学校的录取比率,则分别可达10%和5%。

教育部意识到,这些年来DSA已经成为学生在小六会考前,率先争取踏入名校的“入门票”。开办直通车课程的学校,能保留较多DSA学额给有才华或在个别学科有优异表现的学生,不少家长因此都希望孩子能抢到先机,在该计划下被录取,以把握热门学校的名额。

DSA受欢迎的程度,可从其所收到的申请看出。去年参与DSA计划的118所中学,收到1万6000份申请,比前年多1000份,创下多年来新高;其中成功报读中学的约2800名学生,约一半进入直通车课程。一些补习中心也看准了这个趋势,开办让孩子专攻DSA的补习班,包括应对综合能力考试的预备班。

综合能力考试通过问答题考验学生的分析、观察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一向是热门中学直接收生计划的其中条件。如今教育部取消了这项测试,对于将DSA导向对学生才华的重视而非学习能力的讲求,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SA遴选方式经调整后,下来想要通过DSA进入直通车学校的竞争,是否就不会那么激烈了?我想未必。当局除却了对学术能力测试的重视,家长可能转向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培育孩子的才华,为他们争取进入名校的机会。应对综合能力测试的补习班做不下去了,但更多的才艺班会应运而生。《联合早报》日前的专题报道“直接收生催生才艺课程”,就反映了本地出现越来越多儿童才艺学院,帮助孩童进入理想中学的现象。有的干脆以“直接收生计划预备班”为号召,表明了课程是以强化入学能力为目标。据报道,这类课程每月学费约800元,有学院表示其课程的成功率高达90%,栽培的学生大多能顺利通过DSA,获得心仪学校的学额。

很多家长其实明白,潜能与生俱来,才艺也须靠兴趣去带动,但当这两者成为入学的条件和“工具”,不少家长放心不下让孩子自然发展,希望通过专门的培训去加强孩子这方面的优势。结果,孩子不只要应对学科的要求,还要接受系统化的才艺训练。有者如鱼得水,成为全能学子,但相信也会有学生在过程中倍感压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当我们把所谓的才华和潜能,量化为通过上课和比赛所换来的奖状与成就,甚至让DSA变相成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才玩得起的游戏时,恐怕不只要回到计划的初衷去检讨,而是要回到教育的初衷——让每个人不论出身,有同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去审视,才能确保我们没有偏离教育的意义。

(作者是本报采访组副主任 onghy@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