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故居事件特别报道

沈越:李家事件 三个观察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

李光耀故居事件燃烧半个月以来,牵涉之人与日俱增,事件也越发错综复杂。不少问题,相信可在国会明天复会时获得解答。事件本身意义重大,但对新加坡社会来说,想必还有另外的三层意义。

首先,对传统媒体而言,这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自李显扬和李玮玲先声夺人丢出震撼弹以来,事件的传播已锚定在一种本地前所未见的方式和规模里。这是因为无论是事件主角、配角或客串、身份是政府官员与否,无独有偶都成为了自媒体,频密地通过面簿发言和反驳,实属罕见。

传统媒体忙着转述随时都可能出现的零星论述,引以为豪的第一手新闻传播优势受到巨大冲击,必须在报道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扬长避短。如果李家事件是一记警钟,它也提醒了传统媒体不仅要跟上自媒体发言者的高速步伐,报道也必须更加深入精湛,才能保持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这样的模式也带来了全民开讲的局面。zaobao.sg本周邀请集团策略与分析部门的同事抓取国人在面簿上对此事的舆情大数据,制作特别报道。撇开正负层面不谈,单是回应李总理和李显扬贴文的网民,截至上月29日已突破10万人次,且李显扬贴文吸引的反应还越来越多,凸显此事对举国上下影响力之大。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受访时就表示,相对时间和空间固定的国会辩论,社交媒体上的论述博弈是全天候的。民众能参与其中,表达想法和观点,让这个平台日益重要。有鉴于此,即使国会的相关辩论结束,陈庆文预计,这场辩论还会继续在网络舆论空间里蔓延。

第三,随着国际媒体纷纷报道了李家事件,人们也开始担心此事将打击外界对我国的信心。然而,与其顾虑别人如何看自己,还不如思考自己看世界的视野是否有所改变。

尽管此前我国武装部队装甲车在香港被扣,以及李显龙总理没受邀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都曾引起国人的关注,但李家事件铺天盖地延烧的这半个月以来,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和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先后访华、中国总理李克强受邀将前来访问,以及李显龙总理将首次与美国特朗普总统正式会面等重大外交宣布,似乎都不是人们的聚焦点。

作为弹丸小国,新加坡从建国起便游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动荡的政治局势之中。建国总理李光耀极为重视外交,通过智慧和魅力扭转了世人的“小国无外交”观念,也促使国民基本上都具备一种向外看的视野,关心区域和全球时政,以超越国家领土的广度思考问题,从而奠定了新加坡的安全和繁荣。

若国民的精力总是被牵制在国内事务,就难以审时度势,对全球局势变化及时地做好准备和调整,很容易便会失去领先的地位。那样的新加坡,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新加坡,也不会是我们所期望的新加坡。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数码部内容副主任 sheny@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