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李光耀的精神遗产

字体大小:

得鱼忘筌

身为长子与长兄,人们不能苛责李显龙不在法庭上维护自己的名誉。然而身为一国总理,他恐怕不易回避维护总理人格与政府诚信的政治责任,以便对国人有所交代。

国会在7月3日和4日连续两天,就李显龙总理面对弟妹的滥权指控进行辩论。这可能是李显龙从政以来所面对的最严峻政治挑战;从事件在社会引发的广泛关注与反应看,这恐怕也是本世纪以来新加坡政治所发生的最重大危机。因为事件直指新加坡之所以为新加坡的本质核心——清廉正直的政治体制;更由于指控来自于一手形塑这个体制的李光耀的亲身子女,爆发力尤为惊人,非但普罗大众目眩神迷,在精英圈内想必也涟漪不断。

尽管事件对李显龙所造成的政治伤害不小,他选择在国会坦然面对任何质疑所展现的光明磊落,在两天的辩论后,应当说挽回了一些局面。他和副手张志贤在国会所分别发表的部长声明,详细具体地针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出解释,同时也托出身为李光耀长子和内阁总理的双重身份,在处理这件原本是家务事却失控为公众事件的政治危机的两难处境。那些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掌握事实的国人,应该能够从这次国会辩论后,大体恢复对政府的基本信心。

李光耀的欧思礼路38号故居如何处置,原本应是李家的内部事务。但是因为故居的历史和文物意义,它又牵涉公共利益,所以政府不可能不介入。这当中的公私如何分明,李显龙的双重身份无疑考验其人格和智慧。从他那两天在国会的表现,可以看出李显龙对于在事件中如何利益回避,有着高度的自觉,无论是坚持李家不能从故居获利,用宣誓声明的法律文件形式慎重阐述对事件的看法,却在事件爆发前选择不公开对弟弟的质疑,作为兄长对弟妹的隐忍,都反映其操守和为人的分寸感。

在其部长声明的结论里,李显龙通过对故居的政治隐喻,将事件的本质升华为对新加坡体制的肯定:“李先生的精神遗产不仅是一栋老房子。他的精神遗产是新加坡和我们所维护的价值。我们在新加坡建立起一样特别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和谐、多元种族和唯才是用的社会;一个公平和公正的社会,每个人都必须遵循同样的规则。无论你是部长或是普通市民,无论你是总理或是建国总理的子女,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才是李先生所建立的‘房子’,不是欧思礼路38号”。

身为政治元老的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在国会第二天辩论时的发言,呼应了这个焦点。他表示,政府廉洁是新加坡出类拔萃的关键,而总理的人格更是维系体制威信的灵魂。吴作栋画龙点睛地指出,国会的这场辩论必须有个清楚的结论,要不就总理滥权的质疑还他清白,要不就谴责他滥权。从李总理与副总理张志贤针对朝野议员提问的回答,以及整个辩论的结果,答案显然是清楚的——从既有的已知事实观察,李总理以及内阁在处理李光耀故居时严守分际,并没有滥权的情节。

这无疑能让大多数国人宽心,李光耀政治遗产的核心——清廉和诚实的政府——并没有随着他的离世而有所改变。但是,李光耀政治遗产的另一个核心——绝对的法治精神——在事件里却并没有得到完善的处理。国会为何需要花费两天的时间还李显龙与政府清白?吴资政就说得明白:因为指控来自于李光耀家族的成员,所以才导致人心浮动。他质疑把家庭纠纷公诸于众的目的,是要把李显龙从总理的位子上拉下来,并且不惜政府和国家在过程中遭遇池鱼之殃。

吴资政表示,他仍然维持他担任总理时的立场:任何部长如果面对针对个人的不实指控,就必须提出控告以自清,但也表示明白李显龙不采取法律行动维护名誉的苦心。相信很多国人也能同情李显龙的处境,就如他在总结国会辩论时哽咽回忆,李光耀在李显龙13岁时曾经嘱咐他,一旦李光耀出事,要李显龙负责照顾妈妈和弟妹。当时新马还在分家前夕的政治动荡中,作为长子的李显龙,或许至今还背负着这个心理上的重担。同时,选择在国会讨论,目的就在于让事件有所了结,控告亲弟弟与这个用意背道而驰。

身为长子与长兄,人们不能苛责李显龙不在法庭上维护自己的名誉。然而身为一国总理,他恐怕不易回避维护总理人格与政府诚信的政治责任,以便对国人有所交代。相信不少国人都存在相同的疑问:政府历来强调,内阁成员的诚信容不得半点质疑,任何对他们涉嫌诽谤的人格质疑,都必须通过司法手段毫无疑义地澄清。政府所秉持的视名誉如第二生命、反对者批评为不近人情的高标准,这一次没能一以贯之,是否和指控者的身份背景有关?这个疑问,不利于传承李光耀所坚持的没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治精神遗产。

安排这场国会辩论,目的就在于厘清总理和政府的诚信,恢复国人对新加坡体制的信心。就处理故居的问题上,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接受李显龙与政府守法的精神是无可指摘的。遗憾的是,由于没有需要表决的信任动议,这场国会会议仅起到了匡正社会视听的作用,并没有具体的结果。反之,由于李显龙公私身份之间冲突的尴尬,无法明确地通过司法程序一劳永逸地恢复政府的声誉,让事件了结的主动权,依然旁落在政府掌控之外。

希望事件能尽快了结,以免政府分心,无法应对国家严峻的安全、经济和外交挑战,相信是人同此心。李家弟妹在国会辩论后在面簿发表声明,表示了附带条件的私了意愿,应该会让不少国人感到欣慰。但是,对于总理人格与政府诚信的公开指控,已经不是私领域的家事。当事人绕开司法程序,虽然恪尽了孝道却有亏于忠道,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遭到质疑。这恐怕才是对李光耀精神遗产的伤害。

(作者是本报言论组主任 yapph@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