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慕媛:单语思维自我偏激化的危机

字体大小:

梦远册

弹丸之地新加坡之所以成功的硬道理,便是一切可行之法,皆拿来为我所用。毫无意识形态包袱的务实精神,原是我们傍身求存的良策、管治哲学的中枢。

新加坡是个族群多元、语言多样的社会。转口贸易、民间生意、小贩买卖,日常采用的招贴告示、合同收据,以及沟通语文,都是业者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去灵活变通,最常见的是多语兼容、尤其是中英双语并用,以争取最多顾客和最大效益。

在世界各主要机场、购物中心、酒店与食肆,这都是不言自明的普遍现象,因为这样做,合乎开放社会的人情义理,符合发达经济的营商之道。

最近中文媒体揭露,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些食阁,竟有业者下达摊位招牌禁用华文的命令,雷厉风行规定摊贩在数月内“汰旧换新”,要让华文一字不留。媒体跟踪报道更进一步披露,在校园营业的百美超市,年前就接到了相关指令,言明禁止使用中文招牌与产品标识,甚至禁止播放中文歌曲,包括华人新年期间的华语贺岁歌。

在前人涓滴细流、众志成城艰辛创办南洋大学的云南园,现南洋理工这等亚洲一流高等学府,其食阁公然禁用社会上华人社群广泛通用的华文,其强硬作风的指涉及涵义,实在令人不安,引发了媒体、民间与网民的愤慨非议。校方在道歉澄清后,表明会深入调查事件始末,有关员工将被追究责任。我们只能选择相信高等学府管理层到目前为止的承诺。

若从“与时代巨轮逆向而行”的角度观之,禁用华文招牌、禁播华文歌曲的怪事会发生,反映了某些单语群体极为偏激的心态。它同时令人好奇地想象,施行蛮横手段的,究竟是生活在什么年代、什么样的一群人?他们难道不知,在互联网瞬息互联互通的E世代,地球村仅在弹指间、随传随到;而时移势易的文化霸权,正从西方独享、大挪移来到与东方共享的21世纪,且在人人手中皆有的电子工具里全天候渗透。但却有人天真地想禁止全球越来越多人要学习的语文及其歌乐,这不是掩耳盗铃、天方夜谭的外一章吗?

再者,南洋理工大学高层及学术人员,不少还是来自欧盟及欧洲诸国,那可是个语言多样、文化多元的丰富世界。我们过去曾长期以欧洲小国瑞士为典范,定下目标要在若干年后,企及瑞士的生活水平及国民素质。但可别忘了,瑞士小国就明订四种官方语言,包括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占有率极低的罗曼什语或列支罗曼语(Romansch),而且行之有效,成为联合国长年推崇的多元多语、和谐共生的范例。

根据《瑞士信息频道》2008年11月20日报道,日内瓦大学经济学教授格兰(Francois Grin)在其国家科学基金会赞助下,带领团队花四年时间,研究瑞士社会语言多样性的功能,于2008年提出结论: 语言多样是瑞士的宝贵资产,其竞争优势每年为瑞士贡献420亿法郎(约602亿新元)的进益,占国内生产总值10%强。格兰教授其中一项著名的研究方向,便是语言经济学。

积极提倡语言多样性对文明做出卓著贡献的格兰教授,在报告中说“学术人员使用英语的增长明显”,也同时提出了忠告:“学术界如果被任何一种语言主宰,最终将侵蚀学术的原创性。”

相比先进国学术菁英,对多元文化、多样语言如何铸造文明丰富纷呈的深刻认识,以上出现在本地高等学府、禁用禁播华文的开倒车,是何等的没有见识。

即使不比学术,就以不准许播放华文乐曲而论,中国无数省台及卫星频道现今热播的各式音乐拼比与歌手大赛的表演,早已冲破华语这特定语种的限制,在高水平伴奏及专业编曲中,巧妙构思、海纳百川的引进好莱坞名片主题曲、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香港等各地语言和方言的歌曲,台上台下欢声动容的高唱。这是文化的气度与自信。

在全球化相互紧密依存的大环境,尤其是新加坡文化多元、语境多样的现实里,若层层自我设限、建造思维路障,在语文使用上执意“离群索居”,就是自我偏激化的典型。

回溯原初,弹丸之地新加坡之所以成功的硬道理,便是一切可行之法,皆拿来为我所用。毫无意识形态包袱的务实精神,原是我们傍身求存的良策、管治哲学的中枢。过去独尊英语,领导人的愿望是跟科技及经贸更好的接轨。今天,伴随中国的日益强大,莫说14亿人口这庞大市场的经济与文化诱因,全球各地热切学习中文的“非中国人及非华裔”人数,也早已超越新加坡的总人口,并且持续作倍数的增长。

明知趋势如此浩浩荡荡,就更应该为后代设想,动员力量让下一代更上层楼、切实装备自己,不让意识形态根深蒂固的单语思维肆意妄为,与时代的语文潮流背道而驰,与世界的经济重心渐行渐远。

享受单语之乐,是个人或群体要坐井观天,但他们无权去剥夺人们使用本国官方语文的机会。我们的后代,着实承受不起中文积弱甚至不谙中文的后果。

时间,已经等不及了。

(作者从事媒体与翻译培训 cmw.zmy@gmail.com)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