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敬业乐业的前提

字体大小:

得鱼忘筌

如果社会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来体现对技术和经验应有的尊重,就很可能削弱人们对工作的自豪感。

本地艺人庄米雪日前在社交媒体贴文,批评国人对工作得过且过的心态。她说:“他们不检查自己的工作,不关心做出来的结果如何,不会费心去精益求精,不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那是一副‘关我何事?我又不是为此拿高薪’,或‘干嘛多付出?也没有给我加薪’的态度。我并不是说我们没有或不会犯错,但为何不对我们的工作多一些自豪感呢?”

贴文引发了热议,很多人同意她的观点,并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碰到的情形,无论是工作上遇到不上心的同事,或者作为消费者“遇人不淑”,所购买的服务或商品货不对办。一些更质疑为何国人无法像日本人那样敬业乐业,如德国人那样精益求精。地铁最近继续频频误点,组屋电梯操作失常甚至致死乘客的新闻,似乎也印证了这种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所带来的恶果。

但是也有人不完全赞同庄米雪的说法,特别是她说:“因为这不应该完全是为了钱,对吧?金钱上的回报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我更明白当观众喜欢我们为他们所准备的节目,我就有成就感。”有批评者指出,庄米雪认为金钱回报不重要,似乎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味道,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像她那么幸运,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多人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被迫工作,无法奢谈工作成就感。

庄米雪所反映的国人对工作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尽管不应该以偏概全,但是说它不普遍,好像也不尽正确。如果认为这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首先要问的当然是原因何在;而答案必然就见仁见智了。就如很多人赞同庄米雪的抱怨,但也有人持保留意见一样,对于国人工作伦理的流失,恐怕不易简单概括。

拿日本人与德国人作为对比的标准,或许会流于文化决定论。很多学者会提醒说,文化有时是最缺乏解释力的因素,就好比中国在19世纪沦为半殖民地,儒家文化一度成为代罪羔羊;以日本为首的亚洲经济复兴,特别是1980年代的四小龙崛起,也一度归功于儒家文化。当然,文化并非全然毫无关系,相对于盎格鲁撒克逊社会个人主义的盛行,日本和德国社会确实更注重集体利益,也更尊重亲力亲为的工匠精神。但是要解释本地工作伦理弱化的现象,或许还是得从更具体的因素去探讨。

良好的工作伦理经曾被当做是新加坡成功的要素,政府在政策上注重教育、贬低福利、突出竞争,无不在培养勤奋刻苦的社会风气。建国一代的领导人始终坚信,如果新加坡不出类拔萃,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他们因而改造英殖民政府的公务员队伍,把它变成一支为各国所称羡的高效率劲旅,从政策的规划到落实,新加坡公共服务的实力有目共睹;新加坡在短短数十年间,从第三世界蜕变为第一世界国家,公共服务功不可没。

为什么公共服务的工作伦理,并没有成为全民的缩影呢?是不是因为公务员,特别是精英公务员的收入高、社会地位优越;而这些条件并非各行各业所共有?若答案是肯定的,那工作态度和金钱报酬的因果关系显然不容忽视。公务员相信也应当会敬业乐业,然而若拿掉了高薪和社会的尊敬,最终的效果是否还会一样?

况且新加坡的成功发展,并非单靠公共服务,如果没有敬业乐业的劳动队伍,就不可能持续吸引全球资金不断前来投资。而如果此前的发展是因为国人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何今天的工作伦理却似乎不如从前?到底是什么条件改变了,导致社会原本良好的工作伦理也跟着改变?是因为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不一样了吗?每一代人固然有属于自己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但是没有显著的证据表明,当代青年比他们的前辈好逸恶劳。

人们失去了对自身工作的自豪感,是否与他人对这些工作失去了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有关?孔子最欣赏的学生颜回,一生安贫乐道,完全不在乎物质上的艰苦,全心追求心灵人格上的完善自足。苛刻地说,这恐怕也有违孔子所强调的中庸之道。人们固然也可以不顾他人的看法,全然从完善自己的理念,实践敬业乐业的精神。可是一般人总需要旁人对自己的工作有所肯定,无论是金钱上的回报或态度上的尊重,才可能催发再接再厉的动力。

建国总理李光耀就曾经对所下榻的东京帝国饭店内的擦鞋匠,一丝不苟地把客人的鞋子擦亮的敬业态度,留下深刻的印象。熟悉日本情况的人应该都会同意,擦鞋匠并非孤例,因为日本社会普遍尊重劳作,而且也相信职业不分贵贱,重要的是各尽本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种对技术和经验的尊重,促使人人都自然尽忠职守,努力做好分内的工作。德国产品享誉全球,想必也出于相似的理由。

如果社会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来体现对技术和经验应有的尊重,就很可能削弱人们对工作的自豪感。当前国人对工作的消极态度,是不是因为各行各业都流行外包,而且价低者得。资深员工的经验和技术不再是资产,他们的薪资反而被视为是高成本的负担。公务员体系至今还能幸免,但是一些公共服务的廉价外包,是否也是地铁瘫痪、电梯失灵现象越来越常见的肇因?

孟子说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如果社会不尊重工作,又怎么能期待人们把工作做好呢?

(作者是本报言论组主任 yapph@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