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翰:习近平“中国梦”三阶段策略

字体大小:

言论组译 

习近平的强有力领导能够转化为强有力的政治意志来推动这些必要的改变和改革。但是他偏好更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管制,也可能让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复杂化。

各界瞩目的中共第19届党代表大会在总书记习近平10月14日宣读政治报告后闭幕。党代会本是处理领导层与人事更动、意识形态和党的路线,以及政治愿景的场合。但是,习近平这次在其冗长的演讲里,触及了中国所面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原因在于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他写入了党章。

习近平的经济议程并没有让人太过意外。他仅重申了许多既定的经济政策,从“供给侧改革”来减轻负债到混合所有制来改革国有企业。但他更强调倾向以消费促增长的宏观经济上的再平衡,以及更“绿色”的优质经济成长。

党代会通常不是深入处理经济问题的理想场合。传统上,这个任务是交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处理。他会在2018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更正式地触及经济和社会政策。

无论如何,中国经济目前较稳健,所谓的“经济放缓”已经稳定下来。2017年的增长率应会从2016年的6.7%上升到6.9%。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币值的坚挺和出口的恢复,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也在上升。政府也开始认真处理债务问题。简言之,在经济下行趋势被遏制后,已经没有短期政策干预的必要。不意外地,习近平选择处理长期课题:特别是如何实现他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中国梦”的经济图景

习近平是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他偏爱的口号“中国梦”。这个概念原先意味着拥有强大军队的强大国家。但是,习近平这次用具体的经济战略目标来实证它。所以,他的“中国梦”愿景,现在与他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愿景重叠。这又包含三个里程碑。

一,在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这也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小康到底是什么?这是个标准空泛和易变的朦胧概念。对一般中国人而言,小康意味着感觉“不富不贫”,基本满足温饱。

事实上,是邓小平在1979年12月宣布其四个现代化计划时第一次使用“小康”一词,目标是在20世纪结束时实现基本小康。随后,这个词一直被宽泛地使用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习近平来说,中国在2020年消灭赤贫就算实现了小康社会。

中国长期以来是全球消灭贫穷战斗的样板。在2016年,经过30多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超过8亿中国人已经脱离贫困。今天的中国已经基本上消除了城市贫困人口,仅存农村地区少数的赤贫人口。

在2016年,农村贫穷人口比率也下降到4.5%,那些在贫穷线以下的人口多数是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但是,剩余的贫穷人口仍然占农村人口的7.3%,或4300万人。近年来,习近平个人参与了中国消灭贫穷的战争,他打算在2020年消除中国的贫穷人口。

在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经济,宏观上会是什么个样子?按照现有的经济增长势头,中国经济从2017年到2021年应平均增长6.5%。当中国在2021年实现小康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达到1万2000美元,或临近发达经济体地位。但这意味着中国首先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根据世界排名,人均收入1万2000美元的中国还是很落后,约是今天的阿根廷或波兰。但是国内生产总值却将高达15万亿美元,对比今天中国的11万亿美元或美国的19万亿美元。

二,在2035年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习近平很清楚,第一阶段的小康社会只能消灭赤贫或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可是人民的需求与时俱进,所以小康也是个变动的目标。

因此,习近平在演说中呼吁继续努力“再奋斗15年”,以便在2035年于更高和更广的小康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假设中国经济增长率在2020年至2035年为平均5%,这个预测符合实际,因为2020年中国相对低的人均所得,意味着巨大的由需求拉动的增长潜力,2035年的中国将明显成为发达经济体和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为30万亿美元。但中国还不会是如同美国那样的富裕社会,因为其人均所得只有2万3000美元,如同今天的台湾,但却是美国的一半。正因为如此,中国将急于继续增长。因而,习近平会继续推进下阶段的发展。

三,中国在2050年成为富强国家。2049年也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采用相似的经济增长算法,并假设中国经济增长率从2035年开始的15年平均是3.5%,2050年的中国将实现习近平的“中国梦”,变得富有和强大。其人均所得将达到4万美元或今天德国的水准,但低于美国。在经济总量上,中国将达到庞大的50万亿美元,相对于今天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倍。

但上述的一切有个前提。这个推算是基于2016年价格与兑换率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比较经济采用的是国际价格的平价购买力(PPP)。但按照平价购买力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会高估低收入经济体的规模。所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若根据平价购买力,在2014年已经是全球最大经济体。

必须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对美元将会升值。因此,中国的人均所得和国内生产总值在2035年或2050年以美元计算,将更为庞大。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中国在2012年以7.7%的增长率,结束了30多年的双位数经济增长。自那以后,增速逐渐放缓至2012年到2016年的平均7.2%。国际媒体夸大或危言耸听地把中国的相对低增长形容为“大减速”。实际上,中国当前的“低增长”是相对于中国的历史记录。就中国当前11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6%至7%的涨幅其实是相当高的。

重要的是,在过渡到低增长时,中国已经耗尽了它此前的增长潜能,主要增长引擎已经弱化。中国因此需要培养自己下阶段的新增长动能。这才是习近平中国经济愿景的真正挑战所在。

中国经济在追赶阶段表现得相当出色。随着劳动力减少,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依靠生产力的提高。这就取决于关键的体制变革(例如市场改革和良政善治)以及创新和进一步的科技发展。

总体而言,习近平的长期发展目标从科技角度看是可行的。中国显然不缺资本、人力资源和创业精神。中国近年来在科学和科技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在新经济领域,中国也有好的开始,甚至在一些地方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先。

至于体制和市场改革,很多取决于个人的政治价值判断。习近平的强有力领导能够转化为强有力的政治意志来推动这些必要的改变和改革。但是他偏好更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管制,也可能让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复杂化。这当中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和学术顾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