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演真:韩国人肥瘦男女有别

字体大小:

人文亚洲

虽然韩国肥胖的普遍程度,与中高收入国家相比相对缓和,但在中年男性中,肥胖趋势发展迅速,但中年女性则尚未发现这一现象。

肥胖问题在亚洲国家变得越来越普遍。经济的飞速发展,致胖环境的出现都导致肥胖问题。在致胖环境下,人们的活动模式与饮食都快速变化,因此主观能动性与在教育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对预防肥胖显得越发重要。

为了繁衍,女性能够储存更多的脂肪,因此肥胖现象更加普遍。同时,生育的经历也显著提高其肥胖的可能性。近期的研究显示,超重与肥胖的性别差异因社会和文化语境而异,这表明性别是除生物因素外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

研究发现,教育水平越高,肥胖风险越低,但这是否因性别而异尚未有结论。在性别差异明显的非西方社会,肥胖率正快速上升,但对性别、教育与体重的关系还知之尚少。在这些社会中,男性和女性以不同的方式接受着高等教育,并获得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回报。此外,文化意识形态在身材上存有潜在的性别差异,也导致不同性别在应对致胖环境时形成了不同的动机。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肥胖与教育的关系更加明显。教育与文化资本紧密相连,因此在体重的教育梯度上显示出的性别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社会规范和性别对理想身材的差异。特别是在反平等主义国家,社会传统使人们更倾向于依据外貌来评判女性,因此女性对自己的身材也更加敏感。

人们可能并不常把韩国人同肥胖联系起来,特别在韩国电视剧与电影中出现的都显得比较苗条。虽然韩国肥胖的普遍程度,与中高收入国家相比相对缓和,但在中年男性中,肥胖趋势发展迅速,但中年女性则尚未发现这一现象。但近年来,却仅在女性中观察到其体重上存在教育差异。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11个成员国所展开的跨国调查,肥胖的教育差异在韩国与西班牙女性中最明显,而这一差异在韩国男性中最小。尽管体重的教育梯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对于社会中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却了解甚少。

在韩国,尽管高等教育的扩招减小了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但性别差异在劳动参与率、工资、雇佣类别上依旧明显。《经济学人》(2016年)基于最新的跨国数据所计算出的“玻璃天花板指数”显示,在30个OECD成员国当中,韩国的性别工资差异最大,女性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可能性也最小,是最不适合女性工作的国家。因此,对女性而言,教育可能并不影响她们的经济资源,也不对她们的健康行为起直接的决定作用。

在一个性别分工明显的社会中,男性在择偶过程中常常以女性的外表为导向,使得女性更倾向于投资在外表以提升外在吸引力。反之,由于韩国男性基本没有外表方面的社会压力,所以并不大在意自己的身材。在这样的社会中,美貌溢价可以在婚姻与劳动力市场上转化为有形的社会资源,因此女性的美貌更可能被视为是一种象征性的资产。

那些能够影响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时与个人所属的群体或组织的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人们通过迎合来避免因违反群体规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韩国普遍存在着长时间工作的社会共识,2014年OECD的统计资料显示,在高收入国家中,韩国人的工作时间最长。长时间的工作减少了雇员户外运动与睡眠的时间,成为导致肥胖的重要的因素。喝酒聚餐作为正常工作的一种延伸,有助于提升职场人际关系,也为韩国男性雇员带来了参加喝酒聚餐的压力。喝酒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润滑剂”,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雇员都正面看待它,认为是一种展示商业网络团结,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诸如整日伏案工作,牺牲睡眠超时工作,纵情饮酒等不健康的行为,已被精英群体奉为美德,成为评判韩国男性雇员成功与否的标准。这可能会导致高学历男性处于更高的致胖风险之中。

此外,我们应更注重了解为何一些社会如韩国,体重状态与体重认知的教育梯度差异存在明显男女之别。鉴于此,我近期发表在《国际健康平等》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就基于韩国的性别关系结构,对比了在控制其他社会经济特征与健康行为后,教育与体重之间的联系。

基于2008年至2012年韩国国民健康调查数据(样本量1万7947),我的研究探讨了教育与体重分布之间的关系,预测并比较了不同教育背景与性别的人,认为自己的身材属于中等的平均概率的差异。受过高等教育的韩国女性更倾向于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达到苗条的身材,并且这一关系并不是通过经济资源产生作用。

与之相反,男性的教育水平同超重、肥胖呈正向相关。对他们而言,有利于保持健康体重的行为,往往与长时间工作与重度饮酒的集体意识形态相悖。韩国男性传统上倾向于高度重视社交,同时把喝酒看成是构建社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与女性相比,韩国男性更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身材,即无论教育程度如何,超重男性往往认为自己的体重属于“中等”状态。目前的研究发现,韩国男女显著的社会地位差异,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两性的教育和体重间的关系。这显示体重分布可以通过性别关系结构下的教育、经济与行为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一定的社会规律。

(作者是国大亚洲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与国大家庭与人口研究中心研究学者,翻译陈雪娇是国大社会学系博士生)

(本系列为国大家庭与人口研究中心提供的研究简要,由不同专家学者执笔,每月第一个星期天刊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