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面对长寿的事实

字体大小:

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学者林达·葛瑞腾(Lynda Gratton)和安德鲁·史考特(Andrew Scott)合写的《100岁的人生战略》(The 100-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以下简称《100岁》),引用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人口研究资料,说明自1840年起,人类的平均余命每年增加三个月,也就是每10年增加两三岁,并推论2007年出生的日本孩子,有五成机会活到107岁。

这个调研结果传达了一个信息,人类将面对比这之前活得更长命,但却要么老来岁月穷困或患有疾病,因而长寿是个灾难;要么黄昏岁月活得健康璀璨,而长寿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人类长寿的结果,对个人、社会、企业和国家都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两位作者用全书约90%的篇幅,来说明个人在长寿方面所必须采取的应对策略,而仅有约10%篇幅用来探讨企业和国家面对长寿的课题,必须做出的策略性调整。

在个人方面,作者提出了个人的财务规划、职场就业的转型、个人无形资产的管理和经营、善用时间、人际关系与个人角色的定位,来阐明他们所提出人们面对长寿的应对之策与建议。首先,作者提出了传统上规范人生的三个阶段:“受教育、就业和退休”的区分法,对长寿已不合事宜,而建议以“多阶段”的方式来规划人生。

多阶段指的是在人生40岁或50岁之间的年龄,应思考停下脚步,接受新的知识领域的教育或培训,以准备转换职业,因此可以在人生旅途中段休息充电,以面对长寿的日子。

这是从个人财务规划的角度着眼,因为当人们预计自己原本的寿命可以活到80岁,而长寿时可能活到90岁或100岁的时候,就必须考虑从原本的60岁退休,继续工作到70岁,甚至是80岁才能退出职场,以过着在财务上没有压力的退休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对新加坡人来说,我国的公积金制度扮演了有别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个人理财方式。

在人生中场转换职业,作者认为我们必须了解未来有哪些行业是会没落而被淘汰的,哪些是未来会兴起的产业,从而做好准备,不至于面对未来一旦一筹莫展被时代所唾弃。譬如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造成市场的空洞化之后,应该拥有怎样的技能以创造自己的优势,让人生中场转换职业得以平稳过渡。

换言之,在未来的日子,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个人终其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的日子,这样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无形资产”的概念。此一概念倡导人们在面对漫长的工作岁月中,如何学习平衡工作和生活,建立友谊群体的感情支持,投资在个人的学习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接着提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善用时间”,并强调:“人们从延长的寿命中得到的额外时间,不一定都得花在工作、娱乐、甚至是退休生活上。你应该打破既定的时间格局,思考如何将时间转换为未来可用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毕竟,漫长人生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如何安然度过多个转型期,因此未来的趋势是,将提升自我的娱乐活动视为是一种投资。”

作者继续探讨了家庭结构、男女关系、友谊在长寿冲击下的改变,多代同堂的问题。而在职场上,年长者改换职业必须和年轻人一起工作,也因此建立“忘年交”的职场朋友。

最后,作者对长寿,提出了企业和政府所应做出的应对和建议。

新加坡已是人口老化的国家,再加上新生婴儿的人口替代率不达标,导致进入市场替补的人员短缺,因此政府过去几年带头呼吁年长者延长工作的年龄,鼓励企业重新雇佣或延长年长员工的退休年限。

教育部长王乙康所领导的部门管辖下的工艺教育学院和大专院校,已在延续教育这方面为国人提供了在工作之余,尚可继续提升自我教育的种种课程。

某些私立大专院校、精深技能发展局、全国乐龄学苑(National Silver Academy)、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2i)等等,都为国人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延续教育机会。这些举措都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企业老板或高管也深深体会到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让年长人士继续工作延长退休年限,不失为解决人工短缺问题的良策,同时也让国人在面对长寿的个人问题,得以灵活地规划和做出选择。

就个人来说,我们应该意识到长寿已是一个即成事实的趋势。对不同年龄层的国人来说,老、中、青都必须思考如何规划长寿的人生问题。

《100岁》也说明了一件事实,对于中产阶层的人士来说,一般是受过良好教育,知识水平高者,比较容易调整各方面来应对长寿;但对一些低下层弱势群体,面对收入与财务的压力,使到他们必须长时间的工作以谋求三餐温饱,无法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质、更愉悦的身心,因此长寿对他们来说,或许是黄昏岁月的贫困或疾病缠身的折磨。

故而,在这方面,社会和国家就责无旁贷地必须负起责任来协助他们。

退休生活并非指终日无所事事,毫无目标的生活,而是定时运动、健康饮食习惯、定期检查身体,有经常聚会交往互动的朋友,并且保持良好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生活中有让自己热情洋溢的嗜好和活动,有精神上的寄托,思想开放和身心愉悦,才是长寿之道。

总结来说,长寿是事实,此刻,让我们准备好接受长寿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作者是私立学院兼职讲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