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钧:藜麦对白米的选择

字体大小:

国际漫游

有人说,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是最难以预测的大选。不过,深入分析朝野力量,尤其是国阵对选战资源的掌握和希盟的内部分裂,似乎是国阵略占上风。

本周从马来西亚传媒认识了一种新的粮食——藜麦(quinoa)。马来西亚首相纳吉2月22日在一个电视节目上说,他现在不吃白米,改吃他儿子介绍的藜麦。

我上网查了一下,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已经有5000年至7000年的种植与食用历史。联合国认为藜麦是唯一可以单独完全满足人体所需的粮食。1980年代,藜麦成为美国宇航局指定的太空食品。难怪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

纳吉公开说自己只吃藜麦,马上让反对党抓住了辫子,说他与百姓脱节,“不知民间疾苦”。希望联盟领袖马哈迪说自己吃白米饭,而且只吃马来西亚产的白米。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说,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藜麦,他查了之后才知道藜麦比白米贵将近23倍。

我也去超市查看白米和藜麦的价格,最普通的白米每公斤1.18元,有机香米每公斤4.75元,藜麦每公斤25.11元,价格是普通白米的21倍,是有机香米的五倍。职总超市有卖,说明它不是只在高档超市才能找到的高档粮食。

纳吉大概自知说错话,马上跳出来揶揄马哈迪养马一个月的费用,比他吃三年藜麦还贵。问题是,人粮和马粮能相比吗?

马来西亚朝野领袖陷入这种近身骂战,说明选举战火已经白热化。可不是吗?曾经大手笔捐助国阵、平时极其低调的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遭遇口水之争,中国投资也被妖魔化,说明朝野两派都意识到逆风,试图稳住各自的基本盘。

郭鹤年去年底推出回忆录,书中提到他曾经向第三任首相胡先翁建议,马来西亚必须实行不分种族的公平政策,但遭胡先翁拒绝。他也提到马华公会如何三番四次向他求助,包括他与其他富豪联手出资4000万元,保释在新加坡被控的马华前会长陈群川。他提到国阵政府和巫统多次向他摊开手要钱,包括纳吉父亲、第二任首相拉萨要他交出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公司股权,说这是他成功的代价。郭鹤年在书中流露出对政客贪得无厌的不满。

郭鹤年说,他去香港发展,因为香港是能够让他拓展事业的大海;但我想,马来西亚的偏差政策,也是留不住他的重要因素之一。

没有人确切知道为什么郭鹤年会突然成为巫统攻击的对象,巫统水军拉惹柏特拉在网上撰文攻击他,巫统许多政客轮番攻击他;尤其纳吉意有所指地说,是政府给他垄断米和糖市场的“钥匙”,还说“每个人都需要钥匙”。

在金钱政治里,有奶就是娘。富商往往成为政客取之不尽的资源泉源,因为日后可用公家合同作为回报,这是政商勾结的症结所在。纳吉的“钥匙论”,也是是想警告其他马来西亚富商,不要忘了谁掌握让他们继续做生意的关键,不要在此时蝉过别枝。不过,巫统这一次踩了地雷,让非常尊重郭鹤年的华人选民相当不满。这一招未见其利先见其弊。

马哈迪一再拿中国投资开刀,目的是希望激起马来人的种族情绪。马哈迪过去惯常在大选时制造共同敌人和危机,促使选民将选票投给执政联盟。这一次他不能把华人塑造成“敌人”,因为他需要华人票,中国投资就成了方便的第二选择;但此招能否在短期内奏效是一个问题。

有人说,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是最难以预测的大选。不过,深入分析朝野力量,尤其是国阵对选战资源的掌握和希盟的内部分裂,似乎是国阵略占上风。金钱向来在马来西亚大选扮演关键的角色,纳吉在过去几年“整顿”巫统后,已经恢复对党和资源的掌控;反观在野力量,伊斯兰党向巫统靠拢,希盟各党至今不能团结,单靠一个93岁老人的前首相魅力,真能拿下国阵吗?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nghk@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