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建南:为何要竞选乒总会长?

字体大小:

彩虹计划的本意是好的。优秀的外来人才和亮丽的成绩单强力启动了本地乒乓引擎,带动了本地的乒乓运动风气,越来越多小朋友拾起球拍,期待有一天可以披上国家战袍,为国争光。本地选手若能够和入籍的外来高手一起训练、过招和切磋,水平和成绩必可快速提升,遗憾的是,这一厢情愿的结果并没有在我国出现,本土选手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担任陪衬的角色。

2月11日《海峡时报》以显著的篇幅,报道了我决定竞选新加坡乒乓总会会长一职。和我比较熟的朋友纷纷问我,你的头壳是不是坏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义务工作,你干嘛要往里头栽呢?

我是乒乓运动员出身的,看到我国乒坛的现况,特别是国家队出现严重青黄不接的现象,我深感难过与失望。身为关心本地乒坛的一分子,我觉得有必要挺身而出,责无旁贷。为了能够专心一致在工作之余奉献乒运,我已辞去所有义务工作,包括已服务超过15年的基层领袖职务。

10年前的北京奥运,我国女乒勇夺一面银牌荣归,当时举国欢腾;2010年,女团更在莫斯科的世界乒乓锦标赛中,一举击败由丁宁和刘诗雯挂帅的世界霸主中国队,荣登世界冠军宝座。当时冯天薇独取两分,分别击败丁宁和刘诗雯;加上王越古打败刘诗雯的那一分,我国以大比分3比1超越巅峰。

然而,那片荣景,竟然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返,我国的乒乓表现每况愈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个中原因或许很多,碍于篇幅,这里就只把问题聚焦在栽培本土球员这一部分。

1992年,中国国家队队员井浚泓远嫁新加坡,并在1995年的东南亚运动会替新加坡赢了两面金牌。1993年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启动了彩虹计划,开始让体育总会引进外来运动员。1996年,14岁的李佳薇在这计划下只身到新加坡;后来又有蔡晓黎(1996年)、徐妍和张雪玲(1998年);2000年至2007年引进的选手如杨子、高宁、孙蓓蓓、王越古、马良、于梦雨、冯天薇等;以及2009年至2014年引进的周一涵、李虎、詹健、陈丰、林叶、曾尖等。

彩虹计划的本意是好的。优秀的外来人才和亮丽的成绩单,强力启动了本地乒乓引擎,带动了本地的乒乓运动风气,越来越多小朋友拾起球拍,期待有一天可以披上国家战袍,为国争光。本地选手若能够和入籍的外来高手一起训练、过招和切磋,水平和成绩必可快速提升。遗憾的是,这一厢情愿的结果并没有出现,本土选手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担任陪衬的角色。若干年后,这些本土苗子也终于发现,没有必要继续浪费青春,反正也没几个有机会当上国手;即便当上国手,也是坐冷板凳居多,不如早点退出江湖。实属可惜。

如果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当儿,同时积极栽培本土球员,给予那些有潜质和具强烈企图心的苗子应有的训练和比赛,相辅相成、双管齐下,今天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绝对不会发生。为什么呢?因为若是把公平和透明的遴选制度建立起来,然后在提升已归化我国国籍的外来人才水平的同时,踏踏实实地培养本土球员,家长就会放心和支持,我们就会有源源不绝的优秀苗子涌现。

对于这些已归化的外来人才,既然已成为新加坡公民,我们就有责任给予他们应有的支援和栽培,他们也都有资格代表国家出赛,除非是选拔选不上、犯了罪或是纪律出现重大问题。令人纳闷的是,目前世界排名第四、年龄32岁不到的冯天薇,竟然差一点被以年龄较大为由,不能继续代表新加坡。若不是新加坡奥委会的介入,冯天薇的奥运梦恐怕无法延续。

讽刺的是,利用外来人才带动乒乓风气,同时促进并提升本土球员的水平,却在香港成功上演。香港的做法和新加坡相似,他们也很早就引进大陆球员。不同的是,他们同步培养本土球员,特别是过去10年;今天,他们已经开始享受美味的果实。

在最新的世界排名中,香港有两男三女跻身世界前50。其中男选手黄镇廷高居第六名、何钧杰第32;女球员方面,杜凱琹、李皓晴和苏慧音的排名分别是第11、13和29。在21岁以下排名中,他们的两名男球员分别排名第八和第10;两名女球员分别排名第一(苏慧音)和第四。至于18岁以下排名,他们有四名女球员上榜,她们的排名分别是第10、14、33和35。最重要的是,上述球员清一色是香港本土球员。目前香港代表队还有四名前中国球员(两男两女),关键是他们现已退居二线。

在18岁以下和21岁以下的排行榜,无论男女,我国一个都没有出现在世界前50榜上。虽说冯天薇、曾尖(还不是公民)和于梦雨在成人排行榜分别排名第四、39和47,以及高宁第33,但是他们全部都是外来人才。这足以说明,我们已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的局面,特别是男子国家队。

2008年迄今,刚好10年。关心乒乓运动的国人,应该不会容许乒总虚度更多的10年。改革迫在眉睫。我认为现今的乒总团队已经尽力,只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缺乏足够懂得乒乓的专家和玩家。当雷蛇(Razer)总裁陈民亮被问起其公司成功的秘诀时,他回答说他的整个团队,包括他自己,都是电玩的玩家。我和我的团队都是乒乓玩家,到今天为止,我们工作之余还在打乒乓、搞训练和比赛。我们有强烈的热忱和能力,让我国乒乓再创辉煌。

我们的愿景是要让乒乓成为全民运动(Table Tennis for All);同时,在2028年或之前,让乒乓再创奥运辉煌。我们要鼓励更多新加坡人打乒乓球,不分种族、年龄和性别,目标是让本地打乒乓的人数每年增长10%,并且从中发掘明日之星。更重要的是,我们并非反体制,也不为名利,我更不一定得做会长。只要是对乒乓有热忱,并认同我们的愿景和计划的,我们整个团队愿意全力辅佐他。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我国乒乓球运动能够欣欣向荣。

我国目前有许多非常年轻和有潜能的乒乓球好手,包括14岁至17岁组别的符方浚、黄荣主、黄衍凯、冯耀恩、许颂骏、马昆廷、余宗骏等。若是好好盯住和栽培他们,跻身世界级球员的机会仍然存在。另外,13岁以下选手如周靖祎、陈昭澐、舒麟茜、陈昭瑞、郭勇、周靖和、杨泽艺、陈尼克等,假设他们都有良好的心态,并具强烈的企图心,想在奥运夺牌,若是让一批懂乒乓并充满热忱和激情的团队来打理,并给予他们一套完整的和客制化的计划,我国乒乓再创奥运辉煌指日可待。

(作者在本地大学任职,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