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钧:马国选民为何失望?

字体大小:

国际漫游

马来西亚大选不论何时到来,不容反对力量否认的一个现实是,当地社会确实弥漫着失望的情绪,这从一些选民鼓吹投废票可看出端倪。

人们意识到要改变原来真的很不容易,大部分人不愿改变,或者说,占马国人口超过六成的马来人,依然非常重视马来人权利。对于投选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国家诚信党等主张种族平权的非种族性政党,马来选民担心马来人权利会被打压,甚至担心“华人统治马来人”。马国部分选民,包括三大种族,皆希望国内政治能超越种族界限,但要实现如此重大的变革,最后还是要看马来选民的意向。不易改变,让一些人感到失望。

2008年全国大选,以前首相马哈迪为首的巫统内部反对力量,扯时任首相阿都拉的后腿,以致国阵遭遇1969年以来的最大败仗。当时反对党破天荒赢得几个州的政权,国阵靠沙巴和砂拉越的国会议席,才保住联邦政权。

2013年大选被认为是人民联盟最有希望实现改朝换代的大选,也是国阵历来成绩最差的大选。国阵虽然保住联邦政权和多数州的政权,但全国得票率低于民联。

当时民联有实权领袖安华、已在槟城执政满五年的民行党领袖林冠英、伊斯兰党精神领袖聂阿兹领军,都是极富个人魅力的领袖。还记得2013年大选时,安华在沙巴做旋风式访问,所到之处都吸引大批群众。不过,最后沙巴和砂拉越依然是国阵的定存州,保送国阵执政联邦。

反对党经历2008年和2013年两次振奋人心的大选,依然遭遇滑铁卢,确实让支持者很泄气。在当时势头大好的情况下,民联仍然无法改变现状,现在的希盟凭什么实现改朝换代?别忘了,安华还在狱中,而且似乎已病恹恹;林冠英身陷贪污案;聂阿兹撒手人寰,伊斯兰党内部分裂,退出反对党联盟,还准备充当巫统打手,制造三角战以利国阵。

虽然希盟迎来前强人首相马哈迪,但对希盟是加分还是扣分,恐怕还是要到开票才能知晓。另外,历史经验表明,马来人政党分裂,最终还是对巫统有利。伊党和1990年代的46精神党从不曾动摇巫统的江山。这样的形势,能让求变的选民有什么指望?

一个吉隆坡朋友说,她觉得反对党“不争气”。反对党人知道问题在哪里,却无法化劣势为优势,还被国阵玩弄于股掌之间。此外,由于反对党已经在几个州执政,选民对他们的要求已不同于以往,会希望他们提出有别于国阵、行得通的政纲。尽管如此,这个朋友说,为了(改朝换代的)“大业”,她知道该怎么做。

希盟挑选马哈迪为首相人选,虽然一方面拉抬了声势和支持率,但另一方面让一些人感到不是味道。马国公民社会曾反思马哈迪时代,部分社运人士已有一种共识,认为马哈迪要为当前的政治问题负上很大的责任。这使得选民对马哈迪持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派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马哈迪是逆转当前问题的最佳人选;另一派认为,新一代马国人不可能借由马哈迪之手来逆转他的所作所为。对后一派人来说,希盟挑选曾经积极对付他们的前首相,带领他们反对自己一手建立的制度,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多少,不得而知,但相信这些人主要是反对党的忠实支持者,是教育水平较高、政治意识较强的年轻一代。

对“烈火莫熄”(Reformasi,马来文“改革”的意思)一代人来说,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变革、希望、新局面。甚至可以说,他们会希望安华时代能告一段落,马国真正走向改革,而不是继续纠缠于历史的恩恩怨怨。希盟年轻一代领袖没有人出头,反而选了马哈迪为领袖,这形同告诉年轻选民前路不通,必须走回旧路,用旧方法寻求改变。这能不让人感到失望吗?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nghk@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