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习惯成自然?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

“你先帮我买单,等会儿我PayNow你。”

不知不觉,用PayNow转账分摊午餐账单,已经是同事间自然而然的习惯。这项跨银行转账服务推出一年来,用户人数已突破100万,转账金额超过9亿元,成为不少国人常用的付款方式。

回想起PayNow诞生之初所受到的批评和质疑,难免觉得不可思议。这个最初故障频发、功能落后的服务,是怎么逐渐被接受,甚至成为一种新的付款习惯?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表明,养成一个习惯平均要花66天,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行为难易度和个人能力差距。每天喝一杯水比锻炼一小时更容易坚持,运动细胞发达的人也更容易养成锻炼的习惯。

照此推断,国人今天养成使用PayNow的习惯,一方面要归功于参与银行不断改进系统,提升服务易用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当局推出更多教育活动,再加上口口相传,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项新功能。

16年前刚到新加坡求学时,碰巧也赶上一场大型无现金运动,主角是如今人手一张的易通卡。翻看当年的报道才发现,这张看似简单易用的交通卡,推广过程竟也是一波三折:下车忘记刷卡被多扣钱、屡次扣错车资、电脑系统瘫痪……公众的怨气和不满,强烈得要溢出电脑屏幕。所幸各项技术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当局也增派人手协助公众,才让易通卡最终顺利推行,成为人们的出行必备。

有趣的是,当年许多国人对易通卡的顾虑,和今天人们对手机付款等无现金付款方式的担忧异曲同工,包括担心车卡被盗用、认为没有票根就无法留证,以及乐龄人士申请过程繁琐等。这说明任何新事物要被广泛接纳,“习惯成自然”地存在,都要经历一段磨合期,过程往往阵痛不断。

教育部长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董事王乙康,一周前为我国立下在2025年迈入无支票社会的目标,是本地无现金运动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意味着企业与个人要改变长久以来依赖支票的旧习惯,建立起使用电子转账的新习惯。

不过,王乙康除了定下目标,也逐一说明政府将如何从旁协助,帮助全体国人共同迈向电子付款的未来。这就包括增加统一付款终端机(UPOS)数量、推出全国共用QR码“SG QR”,并把PayNow扩展到企业用户,用于企业间转账或让商家接收客户付款。

与此同时,当局也会同业者合作,为更多国人提供能享有银行服务的基本银行账户(Basic Banking Account)、教导公众使用电子付款,并推出新付款服务法案,加强对付款服务的安全监管。

不难发现,这些举措分别针对民间关于电子付款的各种顾虑,例如付款软件太多太杂、没有银行账户无法享有服务、年长者等弱势群体不知如何操作,以及担心电子付款不如现金安全等。这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要让电子付款深入人心,就得从“系统”和“人”两方面同时着手,既要打造便捷易用的付款系统,也要帮助个人掌握使用电子付款的技能;而不是一味要求人去适应新方法,或是为了迁就原有习惯而放弃改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现金社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说来简单的“习惯成自然”,背后其实是无数的尝试、失败、学习和提升。希望经历过这段阵痛期后,未来国人在用电子付款时,能像今天使用易通卡一样轻松自如。

(作者是新闻中心记者 jingchen@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