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马国相位两年交棒仍不明朗

字体大小:

今年5月初的马来西亚大选,主要反对党阵营希望联盟赢取过半国会议席上台执政,缔造马国自建国以来首次政党轮替纪录。在变天之前的好几年,马国的反对党阵营状况虽不能说四分五裂、溃不成军,但也是一盘散沙,难成气候。反对党阵营实权领袖、前副首相安华,虽然在2008年和2013年两次大选领军希盟的前身民联,打破在马国执政多年的国阵,在国会里可修宪的三分之二大多数席次,但还是功亏一篑,没能成功夺下联邦的执政权。

安华当时(一说是被前朝政府政治迫害)再度刑事官司缠身,不久最后上诉失败再度入狱,民联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艰难情况。当时民联的成员党伊斯兰党,因以中庸理念著称的领袖聂阿兹去世后,新的当权派几乎马上“向右转”,把该党再次带向宗教极端的老路,要在马国建立神权政府,更不惜与民联相对世俗化的其他两个成员党翻脸,转而与国阵主干政党巫统眉来眼去,里应外合,企图在马国政坛和社会推动宗教与种族的沙文主义议程。民联因此多面受击,处于风雨飘摇的凄凉状态。

另一边厢,已从马国政坛前线退下多年的前首相马哈迪,对他一手提拔上来的时任首相纳吉,以及他所领导政府的所作所为越来越看不过眼,愤然宣布与纳吉划清界线,后来更第三度离开巫统(他出任首相前后,每当对巫统党内政治进展不满意时都这样做)。马哈迪当过20多年的首相,把马国从一个收入中下的农业型国家,转变为一个产能中上的工业型国家,令好几代的马国人受惠,所以他在马国民间多多少少享有一定的威望。

但要把这种难以捉摸的威望转化为实质的政治支持,马哈迪需要一个相对成熟、久经政治与选举考验的政党结构与组织来辅佐他。马哈迪过后虽然有与他同样被扫出巫统的儿子、前(也是现任)吉打州务大臣慕克力,以及被纳吉开除的另一位前副首相(现任马国内政部长)慕尤丁一起成立土著团结党,要把这些离开巫统的失意政客拉在一起,但这个横空冒现的新政党,一时之间难以在马国政坛大展宏图。

所以,一方面马哈迪当时需要相对完善的政治组织,去发挥他在民间的影响力,而另一方面反对党阵营也欠缺一位有如安华般具有领袖魅力的领导人,来带领他们参与下一轮选战。所以无论是马哈迪或在反对党阵营里,好一些曾被马哈迪多次抛入牢里的领袖,都毅然选择搁置前嫌,大家携手合作,以推翻纳吉政权为首要目标。当时的反对党阵营的合作情况,安华可说是做了不少的前期努力(如拿掉国阵三分之二国会议席优势),马哈迪随后接手领军,在选战中作最后的冲刺。

当时选民对马哈迪与安华两位领袖都各有心仪之处,而反对党阵营也理解到选战胜利,两人居功不小,缺一不可。如果当时身在狱中的安华就此淡出政坛,他的坚定支持者多多少少都怀有曾被马哈迪政权在安华下台后,所引发的“烈火莫熄”民权运动中被迫害的阴影,因而未必会自动转而支持马哈迪所领导反对党阵营。

而马哈迪当了政坛老大多年,虽然已经抛身出来参加反对党阵营,但还是不肯屈就在某个现成的、已有领导人的反对党里,当个老二或老三,这也是他坚持成立自己的土团党来加盟反对党阵营。

所以,经过好一段时间的内部磋商后,当时已自称(正式注册还是在变天后才生效)希盟的反对党联盟,才推出一个主要是要说服选民以及支持者的两全其美折衷方案,即希盟若成功上台执政,那么身为希盟主席的马哈迪会出任首相两年,过后即交棒给安华来续任。而这个“两年交棒”方案,看来的确受到马国大多数选民的首肯,因而促成希盟在大选里获得史无前例的胜利。

马哈迪再度封相后,对于安华的重获人身自由,的确作出了积极安排,令安华迅速获得元首特赦,可以自由参加政治活动。但在“两年交棒”这课题上,马哈迪近月来却表达出一些模棱两可的态度,说什么“看具体情况而定”“两年只是一个数目,看我到时还有否能力,也许更长也许更短”“当时只是一个协议”等,这些话听在安华与其支持者耳中,真是百味杂陈,感慨万千。

而且马哈迪又把原任雪兰莪州务大臣、在安华坐牢期间,已在安华所创立的人民公正党内政治势力日益壮大的阿兹敏延揽入阁,出任位高权重,掌握大多数官联公司资源的经济事务部长。在马国的政治经济长期勾结业已习以为常的现实下,即便是变了天,但掌握资源者到底还是能吸引更多的支持力量。所以一时之间,阿兹敏的行情赫然看好,大有马哈迪以后可能越过安华,把相位直接传给阿兹敏之势。

安华当然也不甘示弱,近月来除周游列国,重新建立他的国际声望外,在无官职的情况下,不时插手国内一些公共事务。而在公正党的最新党选里,本来备受瞩目的阿兹敏会挑战安华竞选党主席,不过阿兹敏最后还是选择只捍卫原先的署理主席党职,让安华在无对手下自动当选。

安华的这一系列做法,不外是要把马哈迪以后不传相位给他的借口减到最少,但最终成效如何,还待进一步观察。马哈迪在安华与阿兹敏之间“分而治之”的政治手段是颇为高明,而且马哈迪性格强悍,向来认为从他手中“发放”出去的权位可以是予取,也可以是予夺的。安华与纳吉被马哈迪所创造又摧毁的政治命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安华宜吸取前车之鉴,勿重蹈覆辙。

作者是马来西亚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国际事务高级顾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