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华:中国人应多了解新加坡

牛车水到了农历新年,总会吸引大批人潮。(档案照)
牛车水到了农历新年,总会吸引大批人潮。(档案照)

字体大小:

《联合早报·言论》发表拙文《新加坡青年应多了解中国》(2018年3月10日)后,几位在中国工作的新加坡人反映,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也不了解新加坡。这跟我多年来与来自中国的学员们交流所得的印象一致。

留意媒体报道者不难注意到,新加坡和中国的双边关系良好,经贸合作愈加紧密,双方官员也经常进行互访。李显龙总理于2018年4月间访问北京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晤时表示: 新中关系友好,双边交往密切,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人员往来频繁。(《联合早报》4月8日报道)

新加坡外交部前部长杨荣文最近在上海展览中心他的作品《榕树下的沉思:杨荣文言论集》中国版发布会致辞时也说,新中关系“不仅是一般国与国的普通关系”。他相信,“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新加坡与中国的贸易流通更加紧密,新中关系也会上升到更高的台阶。”(《联合早报》8月16日报道)

尽管近年来新中的双边关系确实很好,但许多信息掌握不足的中国人,对新加坡和新加坡华人仍是一知半解,甚至以讹传讹,而对新加坡产生了误解。

今年7月,我在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为一批来自中国各地高校领导培训班讲完课后,有一名学员在交流时问: “新加坡人口既然以华人为主,为什么它却不时跟中国发生矛盾,反而跟美国走得那么近?”在此之前不久,南大公共管理硕士班的数名中国学生也提出同样的疑问。

每次我受邀到中国学府作学术交流时,这几乎也是听众的一道必问题。留意中国社交媒体有关新加坡的评论者都不难发现,像这样的疑问并不少见。那么,上述的提问也就不足为奇了。

《环球时报》2011年2月1日发表的《中国人最喜欢的前十个外国2009-2011年对比》,新加坡名列日本之后,排第八;2017年12月27日,环球网国际新闻发表《年终调查:你认为,2017年谁对中国“最不友好”》,新加坡跟德国并列排名第七。可见很多中国人认为新加坡的外交立场是“亲美抑中”的,是个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以致对新加坡产生了错误的印象,他们忽略了新加坡政府经常重申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的立场。

我个人认为,一些中国人对新加坡的误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新加坡人口以华人为主,他们下意识里把新加坡华人当作“自己人”,因而对他们有某种心理上的期待,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现实:新加坡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必须审时度势,务实地奉行对国家最有利的政策;华人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他们很乐意跟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但效忠对象则是安生立命的新加坡。

这跟德国人后裔和爱尔兰人后裔的美国人一样,他们的效忠对象是美国;德国和爱尔兰政府和人民并不把他们当作是“自己人”,而在政治上有“亲情般”的期望。

本区域一些国家的政治人物也注意到这个现象。比如印度尼西亚政府原内阁秘书长、现任佐科总统高级顾问的安迪·唯加央多(Andi Widjajanto)于今年7月11日发表在《海峡时报》的一篇有关种族与国家间关系的评论中说:“……很显然,一些中国人将新加坡看作是一个华人城市(A Chinese city)。”

正如杨荣文所说的:“我们跟中国的关系是近亲的关系;这是事实,是挥之不去的。……这种关系给我们带来优势,却也造成不实际的期望。”(2005年10月7日接受《联合早报》访谈)。

把新加坡华人看作是“自己人”的中国人,忽视了新加坡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华人在这个区域必须面对的复杂、甚至曾是残酷的遭遇。

在不久的过去,新加坡曾被某些人贴上“东南亚的以色列”之类的标签,其针对性居心昭然若揭。因此建国总理李光耀早在60年代就提醒新加坡华人:“很多人以为,只要你是华族,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中国的代理人或者颠覆分子。要消除这种普遍的想法是非常不容易的。就以印尼的对抗政策来说吧,据说印尼的领袖怀疑新加坡领袖的立场,认为新加坡政府是中国人的政府。”

数年前,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就曾在他的博客上发表《现代中国》 一文说: “古代中国把自己视为世界中心,因此自称‘中国’。如今新加坡却俨然是新的中国……。”

为了排除邻国这样的疑虑,新加坡等待所有东南亚国家都跟中国建立邦交后,两国才于1990年正式建交。但是,一些中国人仍然不了解新加坡和新加坡华人的处境。其实,他们对海外“中国人”“华人”和“华裔”的身份似乎也有些混淆。

在中国与菲律宾为了黄岩岛的主权归属陷入对峙时,中国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中文国际《今日关注》节目,曾请一位海军少将评析事态的状况。他在评述中说,(当时的总统)阿基诺(三世)和他的母亲科拉桑都是华人,都曾经在任内去中国寻根竭祖,“都是自己人嘛,搞什么呐。”这位电视节目常客的“军事专家”在谈论国际政治时,居然以菲律宾华裔总统是“自己人”,而对他的反华政策不以为然,让我感到很惊讶。

今年8月12日傍晚,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中文国际的《中华情》节目,字幕写着“马来西亚华裔女孩为中国唱响《刚好遇见你》”。唱完后,女主持人问这位马来西亚第三代华裔女歌手:“……会想到回祖国来发展吗?如果说到华语音乐的发展,你肯定是在祖国会有更好的发展……。”国际台的主持人应该知道,这位歌手的祖国是马来西亚,中国是她的祖籍国。

马来西亚新政府委任林冠英为财政部部长,这是经过数十年后第二位华裔担任这个重要职位,引起媒体的高度兴趣。有记者问他有什么感想时,他以英语回答: “I'm sorry, I don't consider myself Chinese. I'm Malaysian. ”(抱歉,我不把自己看作是华人,我是马来西亚人);后来他再度表明:“ I'm Malaysian, don't see myself as Chinese. ”(我是马来西亚人,不以华人自居)。

林冠英当然是华人,他所要强调的信息是:他优先的身份认同是马来西亚人。所有把海外华人看作是“自己人”者,都应留意这个高度敏感的政治意涵。

绝大多数新加坡华人都是中国移民的后代。在英国殖民地时期,他们以华侨自居。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这里的华人大都成为公民,效忠新加坡共和国;现在,年轻一代的华人视中国为另一个外国,籍贯的概念也逐渐淡薄了。

李光耀在他的《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中,这样区别新加坡华人与中国人的异同:“虽然血脉相连,同文同种,但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不同立场,对世界有着不同的见解。我们是华人吗?是的,在族群意识上是,但我们和中国人一块儿坐下来,感觉自己就是他们的一分子吗?不可能。……(彼此)的心态和思维,都不再一样了。”放眼世界,这是各国移民定居海外的后裔,都无法避免的自然发展趋势。泰国和菲律宾的华裔就是明显的例子。

新加坡已经在很多场合表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在两国人民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新中发展更全面的互惠互利关系是可以预期的。

(作者是南大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