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安2018——坚韧团结 创新求变

古贺庆:“印度太平洋”和区域秩序重新构建

字体大小:

究竟何谓“印度太平洋”战略?日美澳印各国关注的“印度太平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构想。这既不是围堵中国的政策,也不是和“一带一路”竞争的战略,既不是日美澳印的框架,也不具有在政治上缩小亚细安的意图,而是存在于既存的国际规则和规范的基础之上,肩负重新打造世界秩序一个渐进的战略概念。

冷战后树立的国际秩序现在来到了大的十字路口。究其原因,不外乎源自以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为基础的自由国际秩序的棋手美国和欧洲各国,在战略外交上没有统一步调,制定不了统一目标,而且主要是对欧美主导的世界秩序,并不在一个步调上的俄国和中国对既存秩序发起挑战所致。

在国际秩序发生动摇的情况下,各地区秩序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东亚地区,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重新审视同盟关系、推出无差别贸易对抗措施,增加了亚洲战略的不透明性,未来的军事、经济走向也难以预测。

还有,中国除了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的崛起以外,还在强化促进区域内对其经济依存度、在东海及南中国海等领海实施既成事实化战略、实施跨域区域的“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地提高其存在感。

可以说,亚洲不断成为国际政治重心,而能左右其政治力学的中美两国的外交战略正迎来了新的局面。

以此为背景,以“印度太平洋”这个比较新的地理概念为中心,区域各国开始制定各自的战略。契机就是2017年11月,特朗普在访问亚洲的演讲中,使用的不是“亚洲太平洋”而是“印度太平洋”,这改变了地理上的焦点。美国2017年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2018年的国防战略的报告中,在对中、对俄战略重点突出了印度太平洋战略的重要性,记忆犹新的是2018年将管辖自印度洋东边至整个太平洋军事管辖权的“太平洋军司令部”的名称,改为“印度太平洋军司令部”。

但是,这个想法的雏形来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6年在肯尼亚的演说。2007年在印度的演说中,如“两大洋的交融”所表现那样,原本安倍力争强化和印度的关系,推出“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FOIPS),主要政策是强化法制、强化经济和互联性、开发协作等。这些构想和美国构建新战略的方针相吻合,2017年11月之后成为美国在亚洲政策上的口号“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FOIP)。

印度太平洋这个概念容易被认为是日美澳印拿出的“对华构想”和“围堵中国”的战略。因为印度太平洋战略概念是渐进性质的概念,定义并没有敲定。事实上,美国的FOIP和日本的FOIPS的地理上的概念,是否包括印度以西区域还存在差异。日美澳印对华战略也存在温度差,四国战略框架除了事务级别会议以外没有特别进展。此外,日美两国的共享原则中包含“如果共享宗旨则可构筑协作关系”,即并非是排他的框架。

当然,今年7月末日美澳做出在印度太平洋上就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调整的决定,无疑是意识到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构想。但是,在每年具有1.7万亿美元基础设施需求的亚洲地区,这个协议本身作为和中国“一带一路”竞争的战略还很不足够,将印度太平洋战略定位在建设基础设施竞争上为时尚早。

印度太平洋战略的主要目标原则,是将依据既存国际规则为基础的规范向该区域更加深入广泛地渗透,以防止动武、单边主义、不履行国际法等行为。日本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强化构筑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支援海上执法能力的构建、推进国际法教育及人才培养项目的理由,就是为了支持上述目标。

但是,不能忘记这个概念依然是渐进性质的概念。如果中国拿出更加强硬的态度,作为反制其竞争战略的一面将会加强。但是,印度太平洋战略也蕴含着向合作战略转型。即不断共享和平解决纷争原则,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双向讨论战略构想,将是要走的第一步。具体方式和规则绝不是僵硬的,可以根据时代和局势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一来,区域内全面多国间框架就变得极其重要。在印度太平洋区域,位居地理上的中心位置,主导多国框架的核心是亚细安。当前区域各国形成尊重亚细安核心的存在,在构筑广范围秩序上,对亚细安外交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此外,亚细安在过去曾经讨论过“印度太平洋友好协作条约”的可能性,这就是意味着并不是从零开始。今后亚细安积极地向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中国呼吁,参与遵守原则、构筑规则的事务中来,将会对重新构筑稳定的地区秩序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助教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