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

李爱社:借鉴《上海公报》将中美贸易磋商公开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中国和美国在贸易战中对彼此加征关税,导致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商品时需花费更多钱。(法新社)
中国和美国在贸易战中对彼此加征关税,导致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商品时需花费更多钱。(法新社)

字体大小:

双方在多轮磋商中,基于各自立场和要求,要求对方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完全可以效仿当年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的做法,将双方的立场、诉求等公诸于世,一则可以正视听,让大家知道双方的分歧所在;二则可以在公开的相关信息中,求同存异,找到最大的公约数,以利于后续的磋商,避免和解的大门关闭。



如果说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访问了中国,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并且受此影响,许多西方国家如日本先后与中国建交,更为重要的是,非洲的众多国家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也促使中国走出闭关锁国的状态,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如果没有中美建交这一“小球推动大(地)球”的事件,也就是由中美乒乓球交流所带来的“乒乓外交”,促成两国开启中断23年之久的中美互动,也许今天的中美贸易争端等等,都会是另外一个局面。正是有了中美当年的作为,才有今天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虽说随着贸易争端的升级和随之而来的磋商越来越密集,但不确定的因素也在增加,就像特朗普的推文和外界传闻的那样,如果中美双方都离开了谈判桌,中美贸易战大规模爆发,由此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后果,也是国际社会所不愿看到的结局。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