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强:冠病疫情的心理分析与辅导

人是可以从苦难中成长,不是经历苦难就一定必须受到创伤的。(Unsplash/Francisco Moreno)
人是可以从苦难中成长,不是经历苦难就一定必须受到创伤的。(Unsplash/Francisco Moreno)

字体大小:

首先让我为大家重点心理分析一下冠病疫情,我发现这方面的心理分析还是比较少的。从心理辅导的实践发现,人们如果对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越了解,就越能避免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越了解就越能接受现实,接受了现实就越能好好反思而得到成长。

人是可以从苦难中成长,不是经历苦难就一定必须受到创伤的。这就是心理辅导所追求的创伤后的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在疫情刚发生初期,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许许多多的新措施,须要人们去学习去适应。一下子听到多少人确诊了,一下子又听到多少人死了,还有很多治疗中的和隔离中的人,加上认识这些人的人,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焦虑恐惧悲伤的网。这样的氛围是让人非常压抑的。

这时候,人脑为了要帮助人活命,还来不及处理情绪感受,而是集中精力处理活命的需要。人的情绪感受是被压抑的,等到人脑确认能活命了,就开始打开情绪的潘朵拉魔盒,各种负面情绪都涌了出来。

这虽然会让人非常难受,但是为了长远的心理健康,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如果情绪被压抑不处理,一是会失去感受情绪的正常能力而变成感觉麻木,不只负面情绪被压抑,正面情绪也没了。

一旦压抑的情绪暴发,因为太过强烈到人无法控制,将造成巨大的伤害如自残或自杀。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过了一个月后才情绪崩溃,出现了创伤后压力失调症状(PTSD)。所以我们必须帮助情绪感受完成其正常的循环,从否定到愤怒,到感觉抑郁,到反复厘清事实,到接受现实的五个情绪发展阶段的循环(Grief Cycle)。

政府的公开安慰与表示同理心,可以说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治疗,提供所有人一个情绪的出口。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因疫情死亡的往生者,其亲近的人的哀思无法得到适当的释放,告别仪式是疗伤的方式之一。

必须注意的是,哀伤是没有固定的截止日期的。有些人过了很久都还感觉悲伤,我们不能加以指责,只能继续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陪伴。有些人似乎什么反应都没有,我们也不应该妄加道德批判说人冷血。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尊重别人,彼此包容。

如果你已经出现以上的行为或情绪,这表示你在心理上可能需要一点帮助了。

冠状病毒是人类从未接触并认识的。它的传染能力超强,又未必有明显的症状可辨认它。现在还没有确定的药物可治疗,并且病毒会致命。而人类倾向于需要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虽然真实的生活是不确定和不能预测的。

有些人有完美主义倾向,无法接受疫情导致生活的不完美。人类通常把注意力摆在追求快乐舒服和维持生命,因此,冠状病毒和人类的特质形成了完美风暴。冠状病毒百分百打击了人类的安全感和确定感的需求,它让人类活在未知里,随时面对死亡的恐惧心理。

在这里,我想特别挑出两个群体来讨论:家长和孩子。家长有多重角色,既是家长,也是别人的儿女、上班族等,社会期待和压力特别大。家长各有不同的心理能力,但是却都背负着同样的责任,如果孩子出什么事,家长特别容易被道德批判指责。因此需要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孩子则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各有不同。基本上,孩子可能不是很明白发生在生活上的各种改变,但是能感受到人们的焦虑与浮躁的情绪。孩子通常对死亡的焦虑比较低,比较关注眼前的生活。

在冠病疫情下,家长和孩子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呢?

家长方面,因为无法预测必须做多少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因此压力极大而容易产生无助感和无力感,可能会出现抑郁。抑郁情绪通常会伴随着焦虑和缺乏安全感,它们彼此相互作用;接着通常会影响到睡眠,睡眠质量不好会导致心理疾病和免疫能力降低。也有家长可能因为恐惧自己或家人染病,而出现强迫性行为,如过度要求自己和孩子洗手;家长之间也可能会因为压力大而变得易怒。澳大利亚就发现疫情期间家庭暴力变严重了。

孩子方面,因为突如其来的生活变化,他们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例如开始封闭自己,容易害怕,甚至出现暴力行为;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自残或自杀的想法。有些孩子因为无法承受太多生病和死亡的信息,会出现抑郁的症状或对生活产生恐惧感,那些特别需要朋友的孩子会被孤独感困扰。死亡的恐惧和强迫性行为,最有可能困扰孩子未来的生活,须多留意。

有些家长属于目标导向型,会倾向于只注意达成目标,例如孩子必须完成的学习,而忽略了环境的变化须要调整目标,结果造成自己和孩子巨大的压力。有些家长原本已经有精神问题,疫情通常会使精神问题加重,这时候更须要注意放轻松,避免吸收过多的疫情资讯。

孩子方面,要特别注意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例如出现退化现象,12岁的孩子出现婴儿的行为。这里特别提醒照顾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他们先天上在适应普通生活时已经有困难了,疫情所要求的各项措施,他们未必应付得了。

经过前面对冠病疫情的心理分析,相信大家应该有更深入的了解了。最后,我想分享两个心理辅导的方法,我相信身心是合一的,所以分享的方法一个是针对心理的,另一个是针对身体的。

心理健康方面,必须积极培养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时时提醒自己避免极端行为,看事情避免非黑即白,做事避免只接受满分100分,可以从50分做起。学习任何事都有不同程度的可以控制和不可以控制的地方,把力气放在可以控制的地方,而放手不可以控制的地方,这是培养心理弹性的原则。

身体健康方面,我建议大家练习舒缓情绪的呼吸,我也结合临床催眠和瑜伽的原则一起和大家分享,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有效。默数四节拍呼吸,一边默数1234一边吸气,数到4的时候吸气到头顶,接着一边数1234一边呼气,数到4的时候呼气到脚底。要记得四节拍,不多不少。

重复做三到五回,感觉呼吸稳定了,就开始检查放松每一寸肌肉。从头顶、脸部肌肤、嘴唇、牙齿不咬住、脖子放松,肩膀、手指、腰、膝盖、脚趾等,通通都放松。继续四节拍呼吸同时放松全身肌肉,一直做到身体感觉舒服稳定。

这个呼吸法对舒缓焦虑紧张特别好。以上两个练习恰好结合身心,心理弹性重在认知改善,呼吸法重在调节身体,身心合一,缺一不可。

现阶段的抗疫,重点在保命。下一个阶段,就是心理健康了,重点在活得有精神,不只是活着而已。

(作者是新加坡扶轮家庭服务中心首席辅导员,本文仅代表个人立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