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远:新的篇章:数码时代,新报业媒体的转型

通过现场和视频会议方式,许文远与报业控股员工对话。(何家俊摄)
通过现场和视频会议方式,许文远与报业控股员工对话。(何家俊摄)

字体大小:

新加坡报业控股的四份旗舰报《海峡时报》《联合早报》《每日新闻》《淡米尔之声》是重要的机构。它们以四种语文,全面综合地报道本地新闻,记录我们的历史。它们帮助我们团结一心,向年轻人传递重要的价值观。它们也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为人民进行解读和诠释,在提供新加坡视角的同时,也向世界呈递新加坡的声音。

我们以这些报章,以及采编制作这些报章的新闻室为荣。我们新闻室里的达人,制作出高品质的产品,赢得读者的信任。

然而,数码革命严重颠覆媒体产业,它们的经济运作模式全被打乱。首先,像面簿和谷歌这样的平台,吞噬了一大部分媒体广告的盈利。第二,现在线上内容泛滥,并且不少是免费的,都用各种方式抢争读者的眼球。第三,这改变了新一代人的阅读习惯。他们现在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和聊天群组知道天下事,很少通过每天的报纸汲取信息,尤其不通过纸版媒体。

结合旗下其他报纸,包括《商业时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及《新报》,新加坡报业控股(SPH)的媒体业务群至今守住了它的读者群,但是守得住现在未必就守得住未来。政府几年前就开始为这些发展趋势操心。如果本地主流媒体式微,无法继续提供可信的新闻和分析,我们的社会势必变得更脆弱。面对各种信息的强攻猛打——它们并不是每次都是信实或准确,甚至一些时候完全是无稽之谈——可信可敬的新闻专业作为公共产品,所以应该得到支持。

数码转型须果敢提速

因此,政府鼓励SPH为这场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及其他报纸认真进行数码转型的经验,尽管不是万灵药,却还是可以作为参考,让专注于高质量新闻的媒体公司,看到构建可持续未来的可能。对SPH来说,转向数码并不是新鲜事,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更果敢地提速,增加读者和扩大受众,特别是年轻读者。这需要在数码媒体转型方面进行相当大笔的投资,并且很长时间不可能收回成本。政府愿意帮助SPH打造和强化这样的能力,进行创新的实验,壮大规模以扩大影响和接触。但是即便读者增加,要以数码收入抵销持续下跌的纸媒收入,财政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的报章面对的挑战并非新加坡所独有,而是全球普遍的现象。世界各地有质量的报章都在遭遇同样的情况。有的因为扛不住巨大的损失已经关门大吉;有的如《华盛顿邮报》《南华早报》,有亿万富翁撑腰买单;有的为了争取订阅而坠入分裂政治的道路,与初衷背道而驰。

在新加坡,我们必须摸索出自己的道路。新报业媒体得发展自己的模式,既在财政上可以持续,同时又能为受众带来高质量、受信赖的产品。显而易见的,上市公司的模式已经不是出产高质量新闻产品的最佳商业架构。股东没有这样的胃口和兴趣,也没有这样的资源支持能力建设和媒体转型。如果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新闻室将继续被挤压;它们的产品素质和发行最终将会下降。首当其冲的会是母语类的报章,而这不利于我们的多元种族社会。没有政府常规与可观的财政支持,新报业媒体只会破产。要让高质量的新闻业成为社会公共产品,将是一场艰难的挣扎。

就如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星期一在国会强调的:“一支高素质、专业与受尊重,由新加坡人组成、为新加坡人而报道新闻的媒体队伍,是我们国家构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政府要求本地媒体扮演的角色。这是我理解媒体的国家角色。我们会全力以赴,确保新报业媒体成功扮演这个角色。

适时扩充引进数码信托人

我们的方案是让SPH媒体业务在得到SPH股东的同意后退市,将它转变为新报业媒体信托(SPH Media Trust)。这是一家担保有限公司(CLG)。这将让我们保留一家商业运作的公司在财政上应有的纪律,同时又能为数码转型中昂贵而挂牌公司股东却不感兴趣的投资,向政府和其他渠道寻求资助。使用政府的拨款,必须有清楚交代,并且作为建设能力之用。目前,政府给予其他公司资助的例子已经存在,包括新传媒。

SPH九个持有管理股股东被询及是否有意愿成立新报业媒体信托,继续关注SPH的媒体。他们同意成为CLG的创始成员,以继续他们支持高质量新闻的使命。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扩大CLG的成员构成,把其他知名的公司,特别是那些数码公司纳入。它们将成为新报业媒体信托的信托人,承担维护新加坡生产高质量与可信新闻的重要任务,为发展这个社会公共产品的使命开拓前进。按照计划,最早的切换日期是今年9月1日。

CLG的创始成员要求我担任主席,我接受了这个沉重的责任。我的首要工作是确保平稳过渡,不让现有媒体业务出现任何干扰。SPH所有大约2500个媒体与媒体相关的工作人员,将会过来新报业媒体信托。丹尼尔(Patrick Daniel)将出任新报业媒体信托的过渡总裁。他曾经是SPH集团总编辑,退休前任SPH的副执行长。因此,我希望整个过渡将无风无浪,顺顺利利。

我感谢丹尼尔答应帮我们这个忙。他跟我一样,原本正在享受退休生活,但是他个人强烈希望新报业媒体成功。我向他保证,我会立即开始搜求总裁人选,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引领多语言、数码化的新报业媒体;能游走于东西方、心向新加坡的总裁——是世界顶级的人才之一。

应对三大挑战

这样,我们才可以应付这些挑战:

(一)如何加强现有的数码产品?

(二)如何增加读者,特别是年轻人?

(三)如何提高数码收入,来抵消纸媒收入的跌势?

我会与媒体信托团队讨论相关战略,并且谨慎地落实。有不足的,我们会向专人请益。我们也会学习其他地方成功的数码转型经验。我们会寻求政府资助,支持能力建设。

事实上,找出问题不难。我这一代享受早上喝杯咖啡,配一份SPH的报纸。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同。他们随时随地透过各种平台——手机、平板、电脑,阅读新闻。他们才不会从封面看起!

我们必须适应他们的习惯,符合他们的需求。我们得改进数码产品,让它们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虽然我们已开始这么做,但是我们还得加把劲。现有的新闻室为纸媒而设;他们必须为手机与平板电脑时代而进一步转型。就如一家英国媒体公司所形容的:我们过去是“一家拥有数码产品的纸媒公司”,现在我们必须果敢地成为“一家拥有纸媒的数码媒体公司”。

这不是在玩弄文字。这须要观念上的变革。高素质的内容依然重要,但这不够。我们须要利用数码科技与平台,主动地推送,触达我们的订户和非订户。要成功,我们必须有意义地接触我们的订户与非订户,聆听和了解他们的数码习惯,为他们的生活方式量身定做内容,配合他们的使用习惯。这须要在能力、技术和态度上一大飞跃。等我们稳妥过渡后,我们会设立新报业媒体学院,有系统地训练新手,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技能。这个学院将成为有效的平台,让同事们打造团队精神,增强合作,加强观念,在数码时代对高质量新闻有所担当。

我已经开始与SPH同事分组见面,听取他们的关切和期望。接下来几个星期,我会继续进行这样的小组对话。至今为止,我得到的印象是新闻室跃跃一试,摩拳擦掌准备接受挑战。他们深切了解媒体的国家角色,知道自己只许成功。华仁(英文、马来文及淡米尔文媒体集团总编辑)、李慧玲(华文媒体集团社长)、吴新迪(《联合早报》及《联合晚报》总编辑)、萨阿特(《每日新闻》总编辑)、拉詹德兰(《淡米尔之声》总编辑)和其他几位都这么告诉我。我承诺会给予他们全力支持。如何支持?简单地说,我们要加强数码媒体的能力。我们要建立一流的数码技术团队来支持这个转型。我们须要赋予新闻室在图表、视频、科技、设计、数据等方面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让每天阅读新闻的经验更简易、更具吸引力,更扣人心弦。这须要记者、科技工程师、数码媒体等专业工作人员通力合作。我们也要好好地评估新闻室的工作情况,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人员、资源和能力,扣住受众的心弦。我们正在估算要这么做,须要增加多少额外投资。

企业文化转型需要时间

但是请记住:转型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次技术操练。这是一个文化转型的过程,须要付出时间和心力,让文化变迁见效。要启动一个未开发的新项目,创立一家新的媒体公司确是有难度;要改变已经存在,并且企业传统根深蒂固的公司,难上加难。举个例子,现有的技术基础设施仍有待检验。万一发现固有的科技系统,会严重限制我们优化用户的界面及用户的体验,我也不会惊讶。我们会竭尽所能克服这些局限。我们恳求读者和订户多多包涵,容我们修复和更换“数码上的管路系统”。请耐心地给我们一些时间。

除了解决燃眉之急,我们也必须谋划未来。我们会继续吸收和培训下一代的新闻工作者,为他们提供长远、充实的职业前景。从明年起,我们会增加新报业媒体的奖学金,不仅在新闻业方面,也包括其他数码领域。我们会为本地大学生安排实习,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新闻业和数码媒体的工作。至于在职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会安排研究生奖学金,以及在世界级新闻室短期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得以建立全球网络,促进可能的跨国合作。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让新闻工作成为深具吸引力的专业,让才华洋溢和有雄心壮志的青年男女,认为这是有成就感的工作。

我对于我们能够取得成功感到乐观。这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观察:

第一,我们的新闻室里有认真严肃对待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和创意达人,他们对使命有担待,准备勇往直前。我会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第二,我们得到总理和他的政府坚实的支持。他们知道,拥有可信的新闻来源和信息,对国家建设依然至关紧要。在必须提供多元观点的当儿,我们也不能坠入成为分裂与腐蚀性媒体,或者走标题党的道路,极尽迎合读者、纯粹为吸引眼球之事,而无法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或者教育读者。这个信念是我的团队的动力。否则,我和丹尼尔就不会从退休生活中复出,从事这个国家工程。

第三,我相信商界会支持我们。我已经跟一些私人企业界的一些资深专业人士聊过。他们不在媒体工作,但是察觉出来,当高质量媒体为数码科技所颠覆,对社会将产生摧毁性影响。他们告诉我,他们仔细看了国会辩论。我希望他们其中几位可以挺身而出,担任董事。我也准备向一些数码企业家求助。的确,当我跟Grab的陈炳耀谈到这个课题时,他表示愿意派出专家协助我们,为我们提供咨询。我立即grab(抓住)了。

坚持既定价值观与原则

这是新报业媒体的新篇章。新加坡媒体上一次的大重组是在1980年代初期,报纸进行大合并。当时,它们要面对的是商业现实,要确保新加坡有质量的报纸能够生存下去。

现在,这个战略目的仍然一样:要保存高质量、有公信力的四种语文报纸,并且让它们生生不息。同样的,我们的主流新闻媒体追求的理念,所坚持的价值观和原则保持不变:新闻从业员的公正、专业,以及新闻室的独立。

总理在《海峡时报》170周年报庆时说:“……你们必须……意识到你们在新加坡的重要角色,继续维护具公信力、平衡、客观的报道……从长远的视角看待新加坡的利益,通过新加坡人的眼睛为新加坡人进行新闻报道。提供信息、教育与娱乐——大概是这个先后次序。”今天,几乎是六年以后,有公信力、平衡与客观的报道依然重要。从长期视角看待新加坡利益,通过新加坡人的眼睛为新加坡人进行新闻报道,这些都不变。但是从李总理当时所说到现在,数码的颠覆已经更进一步扩大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距离。报纸“提供信息、教育与娱乐”已经远远不够。现在,在新闻充斥我们的生活,每时每秒都有突发新闻之际,传统媒体能够提供信息的能力,已不再是它独树一帜的元素。现在的竞争,在于深度的分析、有原创性的透视报道,以及它们的呈现方式。我们迫切须要更新我们在数码时代的使命。我与李总理讨论时,他也赞同这个分析。

最后,让我们感谢忠诚的读者。我们会继续用你们感到最舒适的形式,为你们服务。在我们积极发展数码产品和应用时,四种语文的纸媒会继续存在,陪伴你们喝早晨的咖啡。如果年长读者希望转入数码,我们随时准备就绪,愿意帮助他们。有必要的话,在他们的数码旅程中,我们会手把手地陪伴他们。任何人都不会被遗漏。

作者是新报业媒体信托候任主席

本文是5月12日他与新加坡报业控股同人对话的演讲稿

李慧玲译

对SPH来说,转向数码并不是新鲜事,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更果敢地提速,增加读者和扩大受众,特别是年轻读者。这需要在数码媒体转型方面进行相当大笔的投资,并且很长时间不可能收回成本。政府愿意帮助SPH打造和强化这样的能力,进行创新的实验,壮大规模以扩大影响和接触。

我们要建立一流的数码技术团队来支持这个转型。我们须要赋予新闻室在图表、视频、科技、设计、数据等方面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让每天阅读新闻的经验更简易、更具吸引力,更扣人心弦。

要保存高质量、有公信力的四种语文报纸,并且让它们生生不息。同样的,我们的主流新闻媒体追求的理念,所坚持的价值观和原则保持不变:新闻从业员的公正、专业,以及新闻室的独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