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对搬迁名校分散人口的看法

有专家认为,本地名校从中部地区外迁有助于分散人口,使种族分布更为均匀。(档案照)
有专家认为,本地名校从中部地区外迁有助于分散人口,使种族分布更为均匀。(档案照)

字体大小: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梁振雄博士的研究发现,我国华族人口集中在中部地区。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许多特选学校和名校集中在中部,这也造成中部组屋的价格相对较高。他说应该进一步分散华族人口,使种族分布更为均匀。

因此,他建议优先考虑把一些名校搬到东部、东北或北部偏远的地区,让那些地区的居民孩子可以上名校,也可以避免华族在中部聚居。如果这些地区有名校,也许能吸引年轻家庭入住。这样的论点可以说似是而非;这样的建议更是很不可取,令人难以苟同。

首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什么是名校,名校是怎样来的?名校不是你随意给它冠上一个名誉而已。先看看榜上那些热门小学和截分点最高的中学,都是有数十年甚至整百年的发展历史。它们经过数代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苦心经营,才能建立优良的校风、优秀的成绩和卓越的信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实,学校经常碰到人口迁移、生源不足、校舍和设备不敷应用等困境,面临关闭、合并和搬迁的厄运。有些学校在搬迁后元气大伤,失去原有的特色。掌校者和教师又得从头开始,努力耕耘,才能恢复昔日的光辉。单是榜上的几所名校如公教中学、圣尼各拉女校、南华小学、花菲卫理小学等,都经历过搬迁的无奈与艰辛,那是不得已的事。

什么是特选学校?为什么教育部设立特选学校?1979年,教育部要实行全国统一的教育政策,规定所有中小学要以英文作为教学媒介,只保留一科母语第二语文。当时许多华文源流中小学都以华文教学,只有一科英文。这样的巨变和骤变令华校震惊和措手不及。于是,教育部宣布保留一些有历史的传统华文中小学,允许学生修读高水准的母语,称为华文第一语文,也称这些学校为特选学校。

那个时候的特选小学无人问津,受人鄙视,因为家长都选择英文源流学校。而特选中学面对改革,学生的英文成绩难以和英校生较量,特选中学都不是家长的首选,更不是名校。经过好多年的卧薪尝胆,特选学校师生发奋图强,力争上游,才能扬眉吐气。

古代孟母三迁,为孟子寻找优良的学习环境。现在学者建议搬迁学校去满足学生,这是怎样的谬论?事实上,每个新组屋区发展起来时,政府都规划设立中小学校,确保该区的孩子有学校可读,接受教育。教育部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给予的硬件设备和师资都是一致的。

诚如前教育部长王瑞杰说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新学校需要时间发展,建立它的特色和校风,假以时日,它们都会成为名校。至于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回去自己的母校、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或为了要孩子在某种校风中成长,而选择搬到某个地区就读某一所学校,都是无可厚非的。

政府在1989年推出组屋种族比例政策,已经快30年了。建国53年,我们都称自己为新加坡人,互相尊重,和谐共处,不再有华族、马来族和印族之别。当今购买屋子的年轻人主要希望住靠近父母,并依个人的经济能力和视基础设施而决定地区。当然也有些经济能力强的家长愿意付出高价,购买靠近好学校的房子,这是个人的选择。我们又何必劳师动众,刻意搬迁一些学校?何必要分散华族人口,形成另一种狭隘的种族主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