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鼓励孩子参与宗乡会馆活动

2017年9月30日,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在会馆88周年庆千人晚宴上,首次举行潮州美姐选美赛。(档案照)
2017年9月30日,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在会馆88周年庆千人晚宴上,首次举行潮州美姐选美赛。(档案照)

字体大小:

11月25日新加坡第12届客家歌谣观摩会,在新加坡大会堂热热闹闹地落下了帷幕。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客家歌唱团体,参与了这两年一次的盛会。本届观摩会由新加坡客属张氏公会为欢庆成立60周年而主办。

晚会形式丰富多彩,上半场由九家会馆的歌唱队轮流上阵。下半场由广西暨高州会馆的成翼冲和客属张氏公会的张金木表演了“远到南洋做佛廊”,再现当年乡亲们初到南洋挖锡矿的艰辛;武客团在客属汉乐团伴奏下,还原了当年“过番到南洋”的劳动场景。表演人员身着精美的客家人服装,配合锤子、割胶刀等道具,完美展现了当年乡亲们互助团结、艰苦创业的历史画面。为配合非客家语观众欣赏,歌会将歌词都投影成字幕,司仪李荣德更是用标准华语和客家话双语主持。

当晚的重头戏和压轴节目是“客家刘三姐短歌剧”在新加坡的首演,客家山歌代言人菊子和三个秀才以及莫老爷和阿牛一起,风趣诙谐地表演了客家人的刘三姐斗歌。然而,得到掌声最多的却是永定会馆的13个小朋友和歌手卢招宏表演的歌舞“土楼小柿子”。这些永定会馆儿童组的小朋友在舞台上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在欢快的节奏下边跳边唱,引来阵阵喝彩;这是宗乡会馆活动中难得一见的场景。

近年来,本地宗乡会馆的活动基本等同于乐龄活动,年轻人很少参与。一些会馆通过奖助学金吸引一些青少年加入会馆活动,但大多数学生拿完奖金证书,就对会馆活动不闻不问了。

会馆活动吸引不到青少年的参加,除了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家长的怕输心理影响,年轻一代和家长对会馆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也严重影响了宗乡会馆青少年会员的发展。很多家长认为,在新加坡讲英语和华语就够了,方言是阿公阿嬷讲的。殊不知,福建话、广东话、潮州话和客家话等方言,正是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能行走四方,在亚洲各国进行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十分重要的工具。

讲方言和保留按照方言拼写的姓名,都是新加坡的特色文化之一。新加坡能超越很多亚洲国家,语言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中港台的英文教育不断加强,马来西亚华人除了英文、华文、马来文外,还会说几种方言,年轻的新加坡人如果再把方言丢掉,真的让人忧心忡忡。

因此,让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会馆活动,鼓励孩子说方言、唱方言歌、了解会馆的历史和文化,不仅能促进会馆的中长期发展,更是对新加坡独特文化的认可和传承。

最近,很多会馆和有识之士都关注会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些会馆在努力创造一个让青少年融入和参与的机会。这次客属张氏公会邀请永定会馆儿童组的表演就是很好的例子。福清会馆一年一度的“会馆杯”庆国庆卡拉OK歌唱比赛今年8月5日举行时,首次设立学生公开组,吸引到辅廉、四德等16所小学的学生歌手参赛,也是很不错的尝试。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开办“学潮州话”初级班及中级班以及书法班,这些都是以老带小,传承宗乡文化、促进宗乡会馆发展的有效尝试。

希望大家多关注新加坡宗乡会馆的发展,肯定会馆在新加坡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贡献,让更多孩子参加宗乡会馆的活动。家长带头,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激励办法,让孩子们传承我们的宗乡文化。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