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西夏王朝兴衰的启示

字体大小:

《神秘的西夏》这部历史纪录片描述了与宋朝并立长达190年的西夏王朝之兴衰。西夏这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王朝,国土覆盖了目前中国西北部的宁夏和甘肃等区域。从1038年建国到1227被蒙古人灭国,西夏作为一个人口数百万的小国,一直在宋、辽、金、吐蕃和蒙古等列强之间夹缝求生存。

西夏人本是来自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受西藏吐蕃人压迫,在唐朝时向北迁徙到黄土高原,向汉人学习农耕技术,开始了农耕与畜牧并重的混合经济模式,也成就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上马能战、下马能耕的民族。西夏控制着中原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商贸发达。在中西方文化和技术交流中,善于学习的西夏人汲取各种文化和科技精髓,也不断创新。他们创造了比汉字更丰富的西夏文字,改进了中国的印刷术,编撰和翻译了大量文献典籍,造就了辉煌一时的西夏文明。

西夏人口不及宋朝的5%,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所以全民皆兵,而且装备精良。凭借冷锻甲、强臂弓和铁鹞子骑兵等先进装备,西夏屡屡打败强邻的入侵,甚至主动出击,开疆扩土。

这个强盛的西部小国在13世纪中期开始衰退,根源是皇室操戈引发政局动荡,政局不稳带来了军力下降、经济下滑、人口流失等连锁反应。成吉思汗在1226年对西夏发起了全面战争,首都中兴府在1228年与蒙古人的最后一战失败后被屠城,人民四处流散,西夏文明在历史中尘封而销声匿迹,西夏人也逐渐融入蒙古和汉人社群,失去自己的民族特征。1908年,俄罗斯人撬开位于内蒙古黑水城一个类似图书馆的西夏文献墓葬,发现了大量的宝贵文献和精美文物,失落的文明才重见天日。

当年扼守丝绸之路要道、富甲一方、军力强盛的西夏小国像极了今天的新加坡。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战略航道,以航运贸易起家,在穆斯林强邻的夹缝中求生存,自强不息创造了全球瞩目的经济奇迹,短短几十年成就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新加坡凭借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营商条件,近年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超越了同是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和台湾。

新加坡人像西夏人一样在强邻中求生存,不得不居安思危。首先,新加坡的义务兵役制度和先进的军事装备,避免了这个富有小国在军事上依附其他大国而失去主权独立。其次,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强国之间新的势力划分争斗。新加坡长袖善舞于亚细安诸国,周旋于大国之间,虽是弹丸小国,却凭借杰出的政治外交智慧,受到他国的重视和尊重。

然而,新加坡最大的隐患不在外,而在内。历史上,国家的衰败往往源于内乱,正如西夏皇室内斗消耗了国家的实力,最终亡国。新加坡的政治现状并不完美,但至少政局稳定,执政党虽然没有100%的选民支持,但也得到多数票执政。然而,民间对政府和领导人的批评指责,虽然没严重到台湾和美国的意识形态层面的社会撕裂,但也足以让人民产生疑惑。

新加坡人像西夏人般汲取中西文化精华,凭借智慧缔造了让邻国民众羡慕的国富民安,物质的富足也滋养了文化、艺术和学术的发展,在国际舞台赢得一席之地。但是家长制治国方针不可避免地触发了部分民间人士的不满和叛逆情绪,对精英层长期掌权的指责批评,也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弱势群体和年轻人中蔓延。

国际风云变幻时时刻刻冲击着新加坡,攘外必先安内,人民团结才能带来稳定政局,大人物体恤民意,小人物顾全大局,避免民间零散的怨气汇集成川而引发不必要的社会内耗。很简单,家长的严厉管束如果是真心实意为了孩子的成长,孩子也要体恤家长努力持家的辛劳。如果孩子长大了,家长也要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充分的沟通更会化解隔阂,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新加坡是国也是家,家和万事兴,为家国兴盛努力之余,我们也应当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