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安溪人的新春祀神传统

文化传统不会完全灭亡,更何况它已拥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且不断地逆流而上,留下大大小小的印记。(档案照片)
文化传统不会完全灭亡,更何况它已拥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且不断地逆流而上,留下大大小小的印记。(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对于祖籍福建安溪的人而言,农历新年其实有浓郁的信仰色彩。一连串的祭祀活动,从正月初一的迎春开正,到初六的清水祖师寿诞,再到初九的拜天公仪式,“拜拜”从不间断。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的进步,年轻一代的安溪人恐怕已视这些信仰为迷信及无逻辑可言,或因嫌祭祀程序繁琐,遂将其抛之脑后。

安溪县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区内,四面环山,古时便有“穷乡僻壤”之称,是以当地百姓习惯将精神寄托于诸神灵信仰之上,以求四时无灾,家族安宁兴旺。18、19世纪,移民浪潮涌起,许多安溪人亦过番南来,随之而来的包括了“拜神”。现今走遍岛国各华人庙宇,不难发现其中所奉祀的神祇,多数与安溪籍贯有关,如玉皇上帝昊天崇拜、朱邢李三王府大人王爷信仰、保生大帝信仰、清水祖师信仰等等。农历正月期间,安溪人就为清水祖师和天公庆祝神诞千秋。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为了祈愿新一年平安兴旺,安溪人会在正月初一子时,于家门外设置香案,摆上各式果品,准备金纸,诚心向玉皇上帝和上界诸神(也就是我们普遍称呼的“天公”)贺正,待焚化金纸后,再将祭品置于家内神前,另行祭祀。这背后其实带有一种“长幼有序”的尊敬心态,亦即新年到,先敬拜诸神,才与家人欢庆享乐的顺序。

祭品更是讲究。由于受早期农业生产影响,它们多与祈求五谷丰登有关,同时承载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例如:一般摆放青、红、黄、白、黑等五色水果(香蕉、苹果、柑、梨子、黄梨),除因闽方言谐音有着“招财”“平安”“大吉”“来”和“旺来”的意思,也代表着五谷和五行俱全、和谐;“菜碗”,即六样甜食荐合饼干(包括吉红糕、柿饼等)与六样斋料(金针、木耳、冬粉、香菇等),象征着一年12个月都能顺利发达;年糕与发糕,则代表年年发财与甜甜蜜蜜。不过,如此迎春开正,仅作为安溪人新春祀神的起点,因为接下来的初六和初九才是重头戏。

上述祭品,其实也会在清水祖师和天公诞时使用,大同小异,只不过因为两者是安溪人甚为敬重的神祇,故神诞千秋时或会添加一些斋菜或烧猪牲礼,意即把天下贵重物品奉献予神灵。

清水祖师究竟是谁?相传清水祖师俗名陈普足,宋代人士,自幼出家为僧,于安溪县内修桥造路,广施医药,造福当地人,故圆寂后,由信徒供奉为神,人们亲切称之为“祖师公”。有记载指,安溪县民凡向祖师祈雨,皆有感应,更有人将其奉为安溪茶神。清水祖师作为安溪人的保护神,神诞日自然受到重视,而新春期间庆贺神诞,更是喜上加喜。其香火被移植至本地,虽信徒不再祈雨或耕种茶叶,生活亦逐渐富裕,但仍是许多老一辈对于祖籍乡缘认同的文化载体,是现今后裔认识传统根源的起点,也依旧是祈求护佑的万能之神。

至于天公,其崇拜更是源自上古时代。所谓“天上的公公”,常被认为是主宰天下万物生灵的玉皇上帝,其寿辰日自然须进行大规模祭祀。而安溪人更有一种说法,即“拜天公,大过年”。正月初九,家家户户都虔诚敬拜,为天公祝寿。听长辈们回忆,早期乡村内家家养猪,在天公诞之前,会特地选好猪只,俗称“天公猪”,待当天宰杀祀神。以牲口祭祀除跟农业息息相关,其渊源亦可追述至远古尚“巫”的文化背景。安溪人天公诞拜烧猪,祭祀完毕后将猪肉分给亲朋好友,体现家庭团圆,共享福泽的道理。初九之后,虽然安溪人的新春祀神“三部曲”正式告一段落,但其中所体现出的精神面貌仍旧活跃。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另一角度去看待上述传统,并赋予它们新的任务,新的命运,知道信仰仪式背后的目的,认识它的合理性,重新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记忆”与“内涵”。文化传统不会完全灭亡,更何况它已拥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且不断地逆流而上,留下大大小小的印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