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津贴全民与养生保建

字体大小:

《联合早报》3月8日发表题为“津贴全民也要改变健康观念”的社论。3月23日,李显龙总理在为盛港综合医院主持开幕时指出,政府过去四年来的医疗开支,每年超过90亿元,难以持续,增涨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还快,必须找新方法应对。若把相关课题串联起来,有识之士难免忧心忡忡。“国富民强”是理想的境界,也应是政府和全民追求的目标,毕竟晚年花钱医病终究是令人遗憾的事。

统计资料显示,国人平均寿命为85岁,但不少人从75岁开始就慢性病缠身,无法享受优质的生活。病痛和医疗开销令患者苦不堪言, 也让家人不胜烦恼。政府津贴确能减轻病患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如何减少患病更应受到重视,尤其是重病和慢性疾病。这个课题与了解和实践养生保健有极大的关系。

所谓“养生”也称为“摄生”,原本是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生”即生命、生存、生长。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身心的养护活动。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六腑,使生命得以健康绵长。养生学涉及多种学科,包括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心理学、艺术、运动、儒学、佛学、道学等等。乍看起来,这似乎包罗万象,一般人可能觉得要落实就太麻烦了,在心理上难免敬而远之。其实,这并非知易行难,最主要的推动力是调整心态和改善生活方式,每天遵循健康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养生的功效就会显现。

不论是书刊杂志、网络视频,还是朋友互动、专家指点,都能从中获取一些珍贵的养生和保健资讯。当然,自己切莫把道听途说当成金科玉律,不妨半信半疑地实践和体验,以免出现预想不到的反效果。

无可否认,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用千差万别来形容也不算夸张,养生的成效难免会有差别,却并非完全无可救药。殊途同归的是,若对养生持之以恒,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减少病痛是最重要的,也能让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开心。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过去50年来对养生的重视和实践,确实从中获益匪浅。

顺便一提 ,李总理和有关部长若在适当场合,如国庆群众大会、新建医院或综合诊疗所开幕、大型医药卫生活动等场合,用巧妙生动的语言提醒国人重视养生保健,相信会有令人鼓舞的收获。这对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舒缓医院和诊疗所的繁忙运作、促进国民健康等都有裨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