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特选学校应继续肩负文化传承

特选学校40周年推介会于2019年2月23日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行。(档案照)
特选学校40周年推介会于2019年2月23日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行。(档案照)

字体大小:

1979年,教育部开设特选课程,九所华校被选为第一批特选学校,学生多数来自传统的华文小学。他们多数以华语交谈,行为纯朴、乖巧、有礼。

特选学校以高级华文和英文为第一语文,为了加强学生的英文水平,有些学校特地安排学生下午放学后到英校浸濡英文。学校也增设视听室,以提高学生的听、读和说的能力。对首几批特选学生来说,突然面对教育制度和教学语的改变,除了高级华文和中华文学,其他科目都改用英语教学,英文程度较弱的学生一时无所适从,的确吃了大亏,打击了升大学的信心,整个人生也得重新规划。

特选学校实施的前20年,学生的华文程度还是相当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华语为主。虽然当时有所谓的“英文派”学生,但仍有四五班的学生选读中华文学。这的确培养了不少双语都很强的学生。他们在文化界、报馆、电视台、商界、政坛、律师界、医学界等都有很好的表现。

进入千禧年以后,随着科技发达和资讯迅速传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风都有很大的改变。除了特定的家庭背景和家长坚持在家讲华语,英语成了学生的交谈语言,即使做华文专题作业,或在课后讨论某些课题,学生也多数以英语进行。

如何营造特选学校的独特氛围,如何提高学生的华文水平,而且对中华文化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是特选学校应该做的事。为了国家发展的需要,特选学校除了强调华族文化,也可以在其他种族的节日如开斋节、屠妖节等,举办庆祝活动或图片展览,以加强特选学校的内涵。

走过40年,有些人开始置疑特选学校的存在意义。于情于理,特选学校都要继续走下去。在这过程中,也许特选学校应与时并进,审时度势,在治校方面做一些调整。

首先,学校须保留特选学校的特质,加强华文教学,举办各种母语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提高对华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次,让学生走入文化社区,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团体举办的各类活动,如华语专题讲座、戏剧表演、新书发布会、老区文化参观活动等,以便对新加坡的历史背景有较全面的认识。第三,融入多元化元素,让学生也能了解异族文化,并自在地与其他种族交流。

总之,“特选40”这字眼震撼人心,希望在未来特选学校能继续肩负文化的传承工作,并在华文的教与学方面更上一层楼。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