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小心银行误导性投资计划

字体大小:

友人最近闷闷不乐,追问之下才知道他受银行误导投资失利,把辛苦累积的一点退休老本输得七七八八。

话说友人将近退休,手上有一笔现金,仍多年勤俭积蓄以供养老之用。由于不善投资,几十年来都不敢冒险买股票,只放在银行做安稳的定期存款,赚一点蝇头小利。

有一次到银行讨论定存事宜时, 被一个年轻客户经理说服,投资有安全保障本金的“结构储蓄”(structure deposit),以赚取更高的利息。这种储蓄一般由银行精选的两个到三个股票组合而成,只要股票在一个“绝对安全”的范围内波动,存户便可以在六到八个月的投资期内,赚取本金年利6.0%到8.0%的固定利息。这比一般定存的1.0%年利有吸引力。经理强调,除非股票下跌20%到30%,发生所谓的“市场危机状况”,但一般“不太可能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种风险很低又可以稳赚利息的投资,是友人的首选。友人出于对银行经理的信任,也相信银行出示的各种专业研究报告和“精选股票”组合,更相信“保本、安稳、生利息”这些熟悉的安全字眼,加上与银行有多年关系,银行很清楚自己是个“保守”的投资者,应该不会胡乱介绍高风险产品,于是开始把钱投入银行推荐的几个“结构储蓄”,准备安心每个月收利息。

一切相安无事,友人也赚了好几个月的利息回报。在银行游说下,动用更多老本买了另外几个不同的组合。

忽然有一天经理来电,有个组合中的一个美股PG&E Corp出现状况,股价从当初买入时新加坡银行(Bank of Singapore)研究报告上写的目标价53美元,跌落到6.36元。最新新加坡银行研究报告,股价现在只估值14.5元。最终结果就如一切投资失利的故事一样收尾。友人得为“一切人为过失”买单,买下一个只值当初议价不到三分之一价值的烂股票,平白无故在不到半年内输掉一半的一生积蓄。

银行无视客户的风险担当指数,明知道客户是保守型投资者,对产品一知半解,还引导他投资高风险产品,这不是很负责任。高风险产品以低风险字眼包装误导客户,银行是否己踩道德底线?利用客户对新加坡银行“研究报告”的信任,引导客户投资所谓“精选股”的这种做法还算专业吗?银行建议投资的“精选股票”,可以在八个月里从53元滑落到6.36元,这种过山车股是拿客户的血汗钱来赌博还是投资?一味地要求客户在一叠读不懂的厚厚文件上签字以避开问责,是否造成银行可以百无禁忌随意引导客户冒不该冒的风险?

最后奉劝投资者勿轻信所谓专业投资报告与咨询,因为最终要为投资负责的人是自己,其他参与者只是希望从你身上获取一些佣金的说客罢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