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给扫墓追思者提供方便

字体大小:

48年前,也就是1972年八九月间,先师陈景昭的坟墓在蔡厝港基督教坟场做好后,我就开始去献花,每年一次,到今年刚好是第48次。

当时,基督教坟场的一棵大树下有茅草和木板盖的破烂亭子卖花,我买一束三支花,刚好可以插在坟上的一个小孔。

1979年,先师母、原义安女校校长张永贞去世,我每次多买一束花。

1998年12月17日,我的好朋友、原贸工部及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敏良的太太李合意去世,次年我又多买一束花。一束3元,三束9元,三个坟墓一次走完。

今年因为我要出门休假,所以提前在11月21日去省墓,并约二书友同行。

我于当天下午1时30分到蔡厝港基督教坟场的老地方买花,只见大树依然在,可是树下之摊位已经消失,只剩一片木板,贴上一张A4纸。正在纳闷时,一个中年人走过车边告诉我:“兄弟,卖花的人已经离开,因为国家环境局要他们每月交三四千元,他们维持不了,所以就离开了,你可以到前面的天主教坟场看看有没有花卖。”

我开车往前行,弯了一个大圈去找天主教教堂。到达教堂时,柜台处告诉与我同来的陈朝祥与符和水,一枝花要38元。他们跑回来问我要不要买,我说:“如果我们买九支,岂不是要300元?就不用买了,你们回去向教堂的人说对不起。”

过了一会儿,我的同伴回来说,柜台处建议我们到对面回教堂坟墓的办公室,可能可以买到较便宜的鲜花。我又把车开过去回教堂。庆幸的是,果然有人卖花,一支3元,我们买了三束九支,完成常年省墓的意愿。

买花一再折腾,祭拜完三墓,花去两个小时,比往年多一个小时。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像这种卖花的小档口,平时一天没几个顾客,最多是周末或假日才会有生意,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谋生的机会?或者让他们提供我们这些上山膜拜的人一些方便?

在这次辗转来去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除非自己开车,而且很幸运得到贵人指引,否则坐德士或公共巴士一路去到偏远的西北部,最终却是扫兴而归。

有关当局有什么解决的办法,让去这个由13条纵横长短不同的人行道组成的大坟山扫墓或追思的公众多一些方便?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