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为公共医疗服务点赞

94岁的母亲去年底住进陈笃生医院10天,我几乎天天陪着她,有机会接触医护人员,对于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我相当满意。(档案照)
94岁的母亲去年底住进陈笃生医院10天,我几乎天天陪着她,有机会接触医护人员,对于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我相当满意。(档案照)

字体大小:

国人对于公共医疗服务向来是弹多赞少,如等候看病的时间太长、医药费高昂、住院验血没完没了、实习医生看病是在折腾病人、病房护士不足和服务怠慢等等。所谓“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家中老母亲住院时,我有了亲身的体验。

94岁的母亲去年底住进陈笃生医院10天,我几乎天天陪着她,有机会接触医护人员,对于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我相当满意。

母亲住B2病房,一个大通间,安置了五张病床后仍显宽敞。房内设置整齐,设备齐全新颖,空气流通,环境清洁。护士的专业能力当然没得弹,态度很好,有耐心,对老人家照顾周到。例如母亲吃腻了白粥,想吃米饭,我上午10时告诉负责的护士,11时送餐时就把粥换成米饭。就这一小事,足见他们办事效率和态度可圈可点。有一名护士长在医院服务了近30年,亲切健谈,对病人嘘寒问暖,令人感觉舒服。病房里有一批理工学院的实习护士,工作勤快又有活力。除了一些外籍护士,其他一般会讲华语,有的还能以方言和母亲沟通,值得一赞。

每天早上是同一名年轻医生巡房,他会让我了解病人的情况,若我不在,会直接打电话给我,或叫护士与我另作安排。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态度,他是无可挑剔的。从与他的谈话,我发现对病人的治疗方案,包括是否换药、扫描、验血、何时出院等等,都是经过一组医生会诊后决定的,不是贸然行之。如此把病人交托给医院,病人和家属才能放心。

说到验血,其中有两次是见习护士负责抽血,身边还有一个资深护士指导。只见她把针管插进母亲手腕,大概位置不对,拔出来后再插另一处,如此折腾了一会儿。看见母亲忍痛的表情,我心有不忍。我本可理直气壮地拒绝,但考虑到任何实习护士都得面对真正病人这一关,如果家属都拒绝他们,他们要如何累积经验?本着同理心,我忍着对母亲的疼惜,在一旁安慰,让实习护士完成工作。

以前到综合诊所看病,尤其是临时挂号的,都要等候较久,这种情况似乎已得到改善。母亲住院前几天就感不适,到宏茂桥综合诊所临时挂号,等了约半个小时就看到医生。医生说她胸腔有不一般的声音,建议马上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我们常听说在医院紧急部门等候更久,但当天只等了约两个小时便办理住院手续,这对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住院期间,医生证实母亲的失智症已进入中度阶段,建议出院后到社区的护理中心,并且可以申请政府津贴。按照护士的指示,我到医院的护联中心(AIC)提出申请,手续很简单,五天后便获得批准。护联中心负责人还几次通过电话,向我详述护理中心的情况,并提供协助。母亲出院后,院方还派了一名护士作了一次家访。到了今天,她还在跟进母亲的情况。这一切说明,公共医疗服务和福利已经很到位,值得另一赞。

当然,病房也不是十全十美,还有改进的空间。据我观察,外籍护士在照顾年长者时有些困难,因为他们无法跟只能说方言的病人沟通,这多少带来不便,也容易引起病人的情绪。

本地护士不论什么种族,一般能说几句方言。一句“阿嬷”和一句“Mdm Tan”,听在病人耳里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母亲有时会向我投诉某个外地护士对她不理睬,而一说到某个本地护士,她就笑容满面,我想问题就出在沟通上。院方在安排值班护士时,可以考虑到这一点。

陪在母亲病榻,让我对公共医疗服务有了深一层的了解。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