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请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客工

S11榜鹅客工宿舍是本地第一个被列为隔离区的宿舍,住着大约1万4000名客工。(档案照)
S11榜鹅客工宿舍是本地第一个被列为隔离区的宿舍,住着大约1万4000名客工。(档案照)

字体大小:

读了4月13日《联合早报·交流站》刊登的《疫情时期不做无谓指责》一文。作者在文中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习惯为出发点,批评客工平时不注意卫生,更由此上升到指他们的这种生活习惯导致了客工宿舍近几天冠病疫情的大面积暴发。对于这种以偏概全和毫无根据的指控,我无法苟同。

首先,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例子,认为这足以说明,客工拥有一个卫生的生活环境,全靠“生活习惯和个人素养”。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根据的。

首先,作者在政府组屋长大,是以“家庭”为单位居住在组屋里,平均最多只住六到九人。客工则是离乡背井来谋生,以“工作”为重心。在我国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客工大多数只能住在拥挤的房间里,平均每个房间有12个人。由于房间不通风,他们当中很多人选择在楼下食堂或篮球场睡觉。我的客工朋友说,宿舍每层楼有14个房间,每层楼可住最多168人,大家只能共用一个厕所。在这种情况下,卫生条件不够好,也不足为奇。再说,作者跟家人达成家里卫生习惯的共识,客工则是跟不熟悉的人同住,得适应室友的生活习惯。这个体量、数字和生活环境,与作者所说的“小小的组屋”根本不能比较。组屋再小,与客工的居住环境也不能相提并论。

其次,作者说,“关键是,住在宿舍里的客工是否尽本分”,客工不能“只是依赖清洁工人打扫”。平心而论,即使是新加坡人,在那么拥挤、不透气的环境里一起生活,可能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这不是简单的是否尽本分的问题。当初我们的祖辈也在类似的环境里生活,也被英国人嫌弃过。转眼间,我们反过来歧视外来者,不免让人心寒。难道我们历经辛苦改变了历史,还要让历史重演?

也许作者在发表观点时,并没有意识到客工是否有选择的余地。大多数人对客工有负面的刻板印象,如没有素质、不爱卫生和席地而躺。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样片面的总结,是否就代表了整个客工群体?这种以偏概全的言论是很不负责任的。即使是新加坡人,在购物中心人流集中时,公共厕所的卫生也不尽人意,难道也是“没有尽本分”?人非完人,许多时候,我们也没有做到十全十美。

其实,平日也有很多社运人士为客工福利和安危发言,只是没人在听。之前也有不少疾病在客工当中传播,但也没怎么报道过。现在媒体关注这个话题,无非是因为冠病疫情非同小可,而客工染病,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民。如果社运人士不在这个时候指出我们社会的不足之处,疫情过后,会有人还记得这次事件吗?会有人心疼客工所面对的一切吗?

当然,作者也强调,现在客工宿舍的设备已经比10年前更好。政府近年来确实新建了许多宿舍,客工的生活环境也相对有所提高。这次疫情在宿舍暴发,政府也及时作出调整,为客工派送食物,也照顾到被划为隔离区的宿舍。政府这次的努力我们有目共睹,我当然不会作出无谓指责,只是希望未来客工的生活条件等各方面,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性关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如樟宜机场各搭客大厦,都是客工与我们共同付出的成果。我们要发展,就要和客工合作,若像作者那样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就做出定论,会让普通民众对客工更有偏见。

一言以蔽之,我们不应该戴有色眼镜看待客工在疫情时候所遭受的一切,不要厚此薄彼。蓝云舟的文章《莫把客工想当然》写得非常到位,读者若有兴趣不妨一读。我特别认同墨子的一句话:“兼相爱,交相利”,意思就是人人都相亲相爱,不分亲疏贵贱,相互帮助,共谋福利。冠病疫情席卷全球,病毒传播不分种族、国界、信仰、贫富。在灾难面前,我们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学会团结,关爱彼此,不要歧视,人人平等。我们不应该只在乎短暂的个人利益,也要多关心隐形的群体。每个人多一些理性,社会才能共同进步。就如蓝云舟文章所写的:“我们的无知还留给我们很大的自省空间。”

最后,我要向作者表示感谢,因为她的文章,我才能借此发表一些个人观点,并无指责之意。希望我们都能“兼相爱,交相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