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喜


最近这几个星期,我一直忙着到新加坡中央医院探望患病的妹妹。10月16日,我把收到的医院第三张账单看了一下,本以为都是一般的收费,以官方的效率来说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看了C级病房的收费后,心中有了莫大的疑问。


我上新加坡中央医院的网站查看和对比了一下,姑且不说政府给予的津贴,在中央医院C级病房住了22天,政府津贴前的收费为1万3442元,津贴后为1188元,平均每天的津贴前和津贴后收费为611元和54元。之后妹妹转到欧南社区医院住了20天,政府津贴前和津贴后的收费为4600元及700元,也就是平均每天为230元和35元。


我心有不甘,上网查了伊丽莎白山医院的病房价目。虽然这家医院没有提供C级病床,但是四病床的病房每天收费为276元,二病床的病房日收费为340元。虽然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有各的商业考量,但对比中央医院和伊丽莎白山医院的收费后,还是感觉相差太大了。我不相信伊丽莎白山医院是为了招揽生意,而把病床收费压得很低。


我关注的不是扣除政府津贴、病人的保健储蓄、终身健保或保健基金等等之后,医药费能不能负担的问题;我感到纳闷的是,C级病床的津贴前收费,为何高达每天611元?不知道这病房成本是怎样核算出来的?


倘若611元是没有意义的,那其他各项津贴前收费的数额,是否也没有意义呢?


身为纳税人,我们有权知道自己到底花了多少政府津贴或纳税人的钱,而不只是知道有没有津贴,这样才能对医疗体系心存感激。还有,若私立医院病床收费确实如网站所述,那公共医院企业化之后的竞争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