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白:新加坡的区块链应用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

最近一段时间,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概念火爆异常,周围有朋友开始做起“炒币”或“挖矿”的副业,各种区块链的平台和论坛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笔者上月底也参加了报馆内部组织的“区块链与加密货币”知识讲座,听取专家介绍科技前沿动态。

讲座上,新跃社科大学的李国权教授提出“一网一融”的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即新加坡可借助普惠区块链技术,通过布局整个亚细安,来发展智慧金融网络。

说到互联网金融,中国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微信钱包和支付宝应用广泛,由移动互联网衍生出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式更是五花八门,以至于如今新加坡人到中国,都会在某些场景下产生“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中国是怎样从一个金融业并不发达的国家,变成全球移动支付的领先者呢?这背后的因素或可给新加坡提供借鉴。

中国移动支付乃至互联网金融的成功,是个劣势转化成优势的典型例子,用时髦的名词来形容,可以称作“后发先至”或者“弯道超车”。这其中有技术的因素,更是市场需求的结果。

首先,中国存在大量并不富裕的人口,散布在广袤的国土内,为移动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天然的用户。网络技术,尤其是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具有小额度、跨地域的特点,并且有突出的规模效应,这些都与中国的国情相符合。

其次,中国的传统金融业不够发达、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给了网络金融另起炉灶抢占市场的机会。互联网渗透性强和低门槛的特性,可以将触角伸到传统金融所无法触及的客户和地域,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者等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这也正是普惠金融的意涵。

对于国家小、人口少、信用体系完善、金融业发达的新加坡来说,以上所说的中国的主要特点,这里并不具备,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状况。既没有客观大环境、也欠缺主观驱动力,新加坡在一些创新领域落在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当目标市场扩大到整个亚细安时,条件便不一样了。亚细安是个近6.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到现在仍有70%人口不能充分享有传统金融服务,这点和中国原先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亚细安国家分散,各国政治经济情况参差不齐,传统的布局方式困难不小,即便像阿里支付宝、微信财付通这样的产品,因为背后还是有固定的第三方结算中心,又受到中国政府的监管,别国要大规模推行起来会有顾虑。这些却都是新加坡的机遇。

区块链技术给下一次金融科技革命指明了方向。“技术的非中心化+治理的中心化”,这一理念正是新加坡扩展金融系统的有力武器。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解决了线上的信任问题;而新加坡政府信誉度高、管理能力强,具备作为中心的优势。如能成为区域里虚拟货币和普惠区块链平台的发起者与推动者,促成亚细安的金融一体化,未来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诚然,眼下区块链和虚拟货币领域存在大量的投机炒作泡沫,但作为技术应用的前景应该予以重视。记得李国权教授说了句话:“留给新加坡的窗口期可能只有几年。”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也正如早报最近一篇文章的标题《第四次工业革命革谁的命?》,革命从来不是请客吃饭,技术的每一次变革更是残酷剧烈。不主动参与革命,命就可能被别人给革掉。中国成功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金融科技领域走到世界前列,下一次风起云涌的技术变革,新加坡又能否把握住机会呢?

(作者是本报中国组记者 xuezb@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