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um

顾功垒:L型走势的 几种猜想

字体大小:

中国早点

顾功垒

海上海

gugl@sph.com.sg

本周开局引起市场高度聚焦的,莫过于官媒《人民日报》前天头版头条刊登“权威人士”定下中国经济运行“L型走势”的基调,驳回“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乐观的描述,可说是给市场降了温。

上述权威人士在“开局首季问大势”中,三次以“我”的第一人称给中国经济把脉,开篇即指出,“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因此综合判断中国经济运行不是U型V型而是L型,且“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在中国特色的语境中,能在《人民日报》头版发号施令的“权威人士”并不多。该报海外版公众号“侠客岛”曾在今年1月发文暗示“权威人士”话风霸气、一针见血、对各地区各部门下命令。从去年起,权威人士已就中国经济先后三次在《人民日报》发声。

根据微信号“一条财经”称从权威渠道获悉,稿件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不过这一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

但是上述微信号称,L型走势的经济论述中,无意间透露今年1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其实已就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五个搞清楚”,即搞清楚现状、方向和目的、干什么、谁来干和怎么办。

新华社今年1月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上述会议,研究供给侧改革方案。

坊间因而猜测,权威人士就是习近平。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今年开年人民币曾急贬约2%,刘鹤之后在1月18日和美国财长通电话,沟通人民币汇改政策。

一般而言,人民币汇改和市场化问题,可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面澄清,刘鹤的这一通电话拨得实在令市场觉得特别玩味,足见是获得了“权威授权”。

不难看出,权威人士在超过1万1000字的L型经济走势论述中,针对外界关心的金融杠杆、僵尸企业何去何从等课题都表了态。

首先,该篇用“树不能长到天上”比喻高杠杆必带来高风险,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认为没必要用加杠杆硬推经济增长。

其次,股市、汇市和楼市的政策取向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意味着股指、汇率和楼市不该承载“政治任务”,特别是楼市不能偏离“房子是给人住”的定位。

第三,对于救不了的企业,“债转股”和“拉郎配”式重组已是明确的禁区,处置“僵尸企业”要断奶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有外籍金融高管告诉《联合早报》,从投资的适度扩张、重要节点的消费需求旺盛来看,似乎经济没那么差,但实际上从外资企业的反馈可窥见,2016年半年将至,市场环境却依然严峻。

这名高管称,外企订单没有显著增加,油气价格仍在低位,部分企业虽然还有贷款需求,但银行须格外谨慎,找到“好人家”才敢放贷。

如此看来,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不容小觑。还有网民迎合权威人士的论述,为“L型走势”勾勒出多种前景:一种是楼梯式的多个L式下探,一种是竖短横长的L,还有一种是竖长横短的L,而到底哪一种情形符合中国经济前景,要看供给侧的阶段性成果何时发力。

权威人士其实已指明,目前供给侧改革尚在起步期,而新动力还挑不起大梁,警示再靠投资拉动作一些短期的“灌水”,显然会增加经济风险发生的概率。

事实上,继年初汇率波动、春节前后楼市过热后,中国实体经济活动的确有继续反弹的苗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

可是,4月份工业生产和房地产活动增速较3月的猛势有所回落,物价又有抬头之势,上个月底结束的政治局会议没有明确释放进一步宽松信号,说明这几个月的宏观政策不会有太多变数,企业和地方政府还得回归到根本转型关键核心上。

诚如权威人士所言,走得远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挽救企业要考虑成本,不能自欺欺人背个大包袱。既然已经决定抛下投资拉动这架马车,广东、重庆、江苏、浙江、山西、上海等省市也陆续发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其他地方该加快步伐跟上才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