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um

沈泽玮:创新驱动与言论自由

字体大小:

中国早点

自由席

沈泽玮

simtw@sph.com.sg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在全国“两会”期间正式出炉,内容甚丰富。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新常态”,中国政府清楚意识到要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保就业三方面做好平衡,就必须拓宽新思路。

按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中国政府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创新上,同时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拔高,强调深挖国内需求潜力,以及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最终,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要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以达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无法再靠生产廉价产品推动,创新于是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也是企业创新、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

关键还在于,创新需要一个有利于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大环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改变惯例及挑战权威。如果将创新的种子局限在一个框框内打转,所谓的创新只能沦为空话。

然而从批宪政、不能妄议中央、要求提高看齐意识、党媒姓党,任志强被连番炮轰等等事件,外界感受到的是意识形态和舆论空间的收紧,公民社会发展受遏制。在本次“两会”召开期间,连出席会议的委员也面对发言被屏蔽的遭遇。

事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接受财新网采访,谈及公民表达权利必须受到保障,但这则报道不久因“多人举报”而在微信上被屏蔽,蒋洪对此感到不满。他说,这件事是很严重的,访问的内容表达的只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基本共识”,却也被视为违法、违规,“太可怕了,太让人惊奇了”。据财新网报道,蒋洪表示,他不排除在适当的时候,用“更正式”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

言论空间一再收缩时, 中国政府却又频频强调创新驱动,外界不禁要问,这两者之间是否有矛盾?加紧对言论的控制是否与打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相悖?

再往回看,中共新一届领导层接班之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走访的足迹包括西柏坡、井冈山、延安、古田,还提出了“洗澡治病”,这位继承红色基因的领导人从工具箱里掏出了不少“红色工具”。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领导人采用红色工具并不让人意外。但若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除“红色工具”外,是不是也需要一些其他颜色的工具?

但同个时候,外界也看到,习近平前天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要求上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创新,并继续以上海自贸区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坚,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此前一天,他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的联组讨论时,又为民营企业家打气,强调中国政府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这进一步佐证了外界的判断,中共新一届领导执政三年多来明显有“政左经右”特点、“毛体邓用”的倾向。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带领中国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治向左、经济向右”之路。外界关注的是,这条路是否能走得顺?

经济要持续发展须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划得清楚,规范公权力的运行,不能让政府的手伸得太长,以降低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扩大企业发展与创新的空间。

但这个市场不应只限于商品市场,也应包括思想市场和舆论市场,因为创新最需要的是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的前提是放宽言论表达的限制。没有思想和言论自由,恐难激发社会真正的创新能力 。

而且,一旦言论出现争议时,最终裁定者应当是法律法规,而不是掌权者的随性决定。改革与法治的完善须并肩而行,这是经济发展从“世界工厂”转向创新驱动所需,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经之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